戴冠春:媒体需要从更加周密的角度评价公司
6月26日,由搜狐财经主办的“公司价值发现沙龙暨中国价值公司100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戴冠春认为,人们通常接触的公司价值概念有三种,分别是估值、市值和社会价值。如果一个企业的市值高,大家对它的评估值高,同时做的事情有社会价值,这是个好事。但有时候,企业的社会价值和财务价值可能有一定的矛盾。
戴冠春举例称,美国以前有个著名的案例,一个企业长期专注的很多公益事业,与它的业务没有什么关系。于是有人诉讼它,认为该企业“不务正业”。这个案例最后确定了BJR原则,即尽可能地让公司管理层而非外人,去判断一个公司的社会价值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平衡。
“如果媒体有一个更加周密的角度或者掌握更多的信息,能够从一个既不是投资人、又不是股民、也不是政府的角度,来给公司一个评价。这个时候,不管是对公司自己、对政府、对投资者,都有特别的意义。”戴冠春说。
以下为戴冠春演讲全文:
今天说到的公司价值,可能在法律层面没有对应的特别直接的概念。我们通常接触的公司价值的概念,第一个概念是估值。什么叫估值?估值就是对一个资产,比如说我要去投这个公司,大家估多少钱,比如它估值100个亿,我投10%,那就是10个亿。一般的估值过程中,像我们做并购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估值,有一个大概的估值范围,有一个报价,之后再律师进场做财务的或者说法律的尽调,这是过程。
估值方法,其实这么多年做并购,并购过程中的估值其实是不一样的。在90年代初的时候,更多的估值是外资并购。外国人到中国来买一个企业,做成合资企业;或者买一个表现不是很好的国有企业,把它变成外资企业。那个时候从国资监管的估值,基本上是历史成本法为主。公司要先去做审计,看看帐上有多少资产,同时根据资产比如说是历史成本也好,或者说是以它们的重置成本也好,这种方式对公司做估值。这个估值的基础是交易的价格基础。
之后有很多外国的财务投资人进入中国,开始做一些资本性交易,比如说私募交易、并购交易。那时候可能更多的是投资,比如私营企业它占有一定的市场,它有一定的盈利,它想做大做强,需要引入一个战略伙伴,这个时候估值就跟国资的估值又不大一样了。估值可能要看的是EP,可能比较接近于国际的PE,就是现在通过审计,你有多少利润多少现金流,然后按照国际市场上市公司可比的PE指数做一个评估,这个市场就能给它估值。
最近像国内比较有意思的是新经济的企业,很多是亏损企业,亏损企业估值就没办法了,它是一年是负的。这种情况下,就有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市销率,根据它的规模,有的公司甚至是根据它的用户或者活跃度,反正就是对赌吧。保证三年以后,每年多少利润,按照那个时候的DCF来估一下它的价值,之后再倒回来,你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
企业在上市的时候,也有估值。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在上市的时候,要做一个对公司价值的估值,做一个发行的依据。这就涉及到第二个概念,叫市值。估值是针对性的,很多时候在做并购交易的时候,或者说投资交易的时候估值。并购交易和投资交易的估值,可能还不大一样。并购交易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溢价。就是说我买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对我来说它有什么额外的好处。公司现在这个样子,它能做多大,是什么价值,这个在投资的角度是这样。但是如果投行买过来,两个业务合并成一个业务,扩大市场,新的客户可以共享,这是一个概念。
市值比较特殊的是,市值在公司上市以后有人买卖,有人去认可它。其实有的时候,可能有些投行在做上市公司的估值。市值,就是上市公司确认有人去交易它那个价格,每一份股票卖多少钱,可以折算出它的价值。
第三个概念是一个公司的社会价值。我可以举两个例子来看,有段时间我记得网上在说上海机场的市值,现在只有100多亿。上海机场它有两个机场,它可能连上海一个楼的价格都没有,我记得那时候大家很震惊。但是上海机场的价值就真的只有一两个楼的价值吗?这有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会这样?它是国有企业,作为投资人的话是比较被动的,你不可能并购它,你也不可能影响它的运作,它也不分红。第二,这个公司它的价值,真的价值是什么样子?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我们帮一个地方政府做的一个项目。那个时候有个叫腾笼换鸟的概念。当地政府看到一个小企业有一个很好的地方,位置很好,在市中心。然后做的业务是非常没意思的业务,做的是合页,就是汽车门的转轴。政府觉得你这个公司财务上的税交得少,业务也不怎么样,就说你别做了,给点钱你走吧。
这件事情完了以后,过不了多久,就有很多行业来投诉,说你把这家企业赶走以后,我们一些核心的业务就很难去做了,因为它提供一些既很便宜,又是非常好的质量的产品,那东西买不到了,这个企业没有了,可能要从国外去买。这个企业完了以后,当地政府就有很大的教训,看来这个企业价值还不能完全看它的财务方面,要看它的作用,它的产业链等等,这种企业再也不能撵走了。碰到小企业,在这里坚持多年的,要想一想这个企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做什么,它的市场份额。
企业价值的这个概念,估值、市值还有包括它的社会价值,这三个方面是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企业如果说它的市值高,大家对它评估值高,同时这个企业它做的事情是有一定社会价值,这是个好事。但有的时候也是矛盾的,有一定的风险性在里边。有的企业市值很高,但是实际上它的市值怎么形成的,也可能会涉及到里面有一些操作失常,或者说有一些企业过分地去宣传自己、虚假宣传,甚至财务上造假帐。
另外从社会价值和企业的估值来看,从它的财务价值来看,有一定的矛盾。中国这个不是太明显,但是在国外其实这个事情是有一定的矛盾的。美国以前有一个很有名的案例,讲一个企业,它长期在当地专注很多公益事业,冠名当地的球赛,做很多公园的建设,跟它的业务其实没有关系的。这个时候就有人诉讼他,诉讼原因是认为这个企业不务正业,拿着股东的钱,把它花在一些对公司没有作用的地方。但是当地人民很支持这个企业,因为这个企业在当地是一个支柱性的,又做了很多公益。中国其实也有这样的企业。这个案例最后结果很有意思,它确定一个原则叫BJR。BJR就是怎么样去判断一个公司的经营活动或者它的行为、它的社会价值和它的企业价值之间的平衡,这个规则尽可能倾向于给到公司的管理层,而不是给一个外人判断。比如,你不能跳开说华为花那么多钱做一些国家研发,没有给股东创造价值。
刚才讲那么多,主要是讲我对公司价值的看法。我觉得这件事情是很有意义的,其实很多时候每个人对公司的价值判断有不同的角度。比如说,我作为投资人做估值,看交易怎么样,我砍价,这时候有的时候会很快乐,有的时候会很伤心,看到大家拍桌子什么的,谈崩了,然后再来一次。市值就是作为一个投资股票的股民,比如看到很多正面的消息出来,股票就涨了。
社会价值,这个企业我既不买它的股票,也不投资它,比如有些公司它提供的产品不一定是给大家带来好处。包括从政府的角度,政府看辖区内的企业,怎么判断它是个好企业还是坏企业。如果媒体有一个更加周密的角度或者掌握更多的信息,能够从一个既不是投资人、又不是股民、也不是政府的角度,来给公司一个评价。这个时候,不管是对公司自己、对政府、对投资者,都有特别的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