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延迟退休势在必行但需谨慎行事
近期,有关延迟退休的讨论充斥在各大平台,舆论普遍对延迟退休的历史大趋势表示理解,但呼吁通过采取渐进式小步调整的方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避免“一刀切”。
延迟退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少网友表示,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提升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改善,使得当下人们即使是到了五六十岁,也依然有精力从事一些工作。有网友说,当下工作由于大量机械化的普及,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不多,脑力劳动者成为大多数,经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直接退休,将是一种资源上的巨大浪费。还有网友列举国外的例子,当下多数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65岁以上,而日本、新加坡等国已计划将退休年龄调整至70岁。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全球人口正步入老龄化阶段,作为21世纪的大势所趋,中国也不能幸免。
延迟退休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现实意义。综合网友及专家观点看,延迟退休的利好有三:其一,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延迟退休可以缓解当下中国因少子化、低生育所造成的“劳动力荒”,改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状况。其二,是可以延缓退休金的支付压力,延长参保人员的缴费时间,增加养老保险的积累,缩短养老金的缴费时间,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连续性。其三,提高老年群体的财富收入,养老金虽然是终身发放,但它有替代率,刚退休的待遇多半没有工资高,如果延迟退休落地,年限肯定会延长,届时不仅养老金水平能提高,还能多领几年高工资待遇,生活品质更有保障。
延迟退休存在的客观问题需引发重视。有网友说,延迟退休必将带来就业难题,引发人力资源市场的“挤兑效应”,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更多年轻群体和大学毕业生面临失业风险。还有网友说:特殊职业延迟退休不公平,工地上的建筑工人、饭店服务员、环卫工人、个体从事者、街上摆摊还有农民常年体力强度输出,对健康和寿命带来很大风险,假如延长到65岁退休,就怕交了社保都等不到领取那一天。甚至有网友担心,延迟退休会导致年轻一代没有老一代的帮助和协助,可能会造成生育下一代的意愿更低。
综合网民来看,延迟退休虽然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在执行层面需要慎之又慎,采取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不错的选择。众所周知,改革会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作茧自缚,在执行上,要主动适应当前我国国情,区分不同群体、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岗位,采取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方式,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让人们有较多的时间来进行调整和适应,绝不能搞“一刀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