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宇:中国药企要由创新驱动,抗癌药物是未来研发重点 |“致知100人”27期
《经济》杂志联合搜狐财经“致敬建国70年”系列访谈——“致知100人”第27期(点击进入专题)
本期嘉宾:复星集团联席总裁、复星医药董事长 陈启宇
9月25日,复星医药花十年时间倾心打造的生物药企复宏汉霖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复宏汉霖是复星医药于2010年与海外科学家团队合资组建,主要专注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开发,产品覆盖肿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十年来,复星医药为复宏汉霖累计投入约20亿元。至目前,复宏汉霖仍未实现盈利。
复星集团联席总裁、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对搜狐财经和经济杂志表示,投入复宏汉霖是为了企业的未来而投入。“十年前,我们就深信医药行业要往创新这个方向走。”
陈启宇认为,高额研发投入与股东利益并不冲突,只要投资赛道正确有潜力,哪怕不盈利,股东价值也是在成长。
在他看来,如果将创新药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作对比,同一个赛道上,互联网只有一两家公司最终能活下来,但是生物医药公司,同一个赛道上可以活很多家公司,它不是一种零和博弈。
复星医药董事长 陈启宇
搜狐财经:复宏汉霖这么多年没有盈利,复星医药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持续投入?
陈启宇:如同人总是花钱花在最有希望的孩子身上,任何企业同样要为其未来投入。十年前,我们就深信医药行业要往创新这个方向走,尽管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做仿制药,但中国药企始终要融入全球医药行业的大海;汇入大海,总是由创新驱动。
全球一万多亿美元的市场,60%多是创新药,这个就是价值。从企业价值来讲,80%~85%的企业全球药物是创新药。当然,做创新药需要时间,特别是复宏汉霖第一步就做Biosimilar(生物类似药)。当时国内有关法规还不明确,这个过程中需要技术创新、路线创新、法规建立,我们觉得还是很值得的,因为这代表未来。
搜狐财经:复星在这一块投入多少?
陈启宇:复宏汉霖的投入分几期,公司启动时投入两千多万美金,后面陆陆续续投了三千万美金、五千万美金,加上各种借款、银行贷款等,大致投入了将近20亿人民币。
搜狐财经:外界有说复宏汉霖赴港上市,折射出了复星医药在资金上的紧张?
陈启宇:这个大家可以自行判断。基本上我们自己没感受到资金紧张,还是一个很健康的资产负债状况。
搜狐财经:我们对于未来的盈利有预期吗?
陈启宇:现在已有一个产品(汉利康)上市销售,未来还有三个产品将会在短期内上市,其中两个已经进入到新药上市申请阶段。这些产品的原研药市场广阔,加上被纳入医保,市场放量将会十分迅速。
例如即将上市的赫赛汀,主要用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这个产品的原研药一季度在中国市场增长了60%。原因是什么?之前没有报销时候,一个病人的治疗差不多25~30万人民币,现在经过了医保谈判,原研药价格降了一半,15万一个病人。而我们的Biosimilar(生物类似药)如果定价在10~12万,报销70%-85%,一个病人只需要花费三万的治疗费。我想这个市场空间是显而易见的。
医药行业最大的成本是研发,对于这几类药,最大的成本投入阶段已经过去了,剩下的就看市场营销了。所以从盈利角度,这笔账很好算。
9月25日,复宏汉霖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搜狐财经:现在汉利康的销售情况如何?
陈启宇:现在汉利康的医保纳入各地情况都比较好,复星医药也在调动一切资源帮助复宏汉霖的第一个产品实现市场准入、医院准入。
销售数据方面,主要看同一个时间段,新诊断处方的病人里面我们和原研药的比例。这个比例目前应该是介于1:3之间。
搜狐财经:复宏汉霖成为上市公司后,它就是一个公众公司了。现在在临床阶段的产品很多,如何衡量未来研发投入产出比例和投资这两块?
陈启宇:研发投入和股东利益一致,我觉得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只要你投得是对的,哪怕你不盈利,你的股东价值也是在成长。
投资永远是看你的赛道上,产品未来的潜力和未来领先度。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研发投入这件事情做对做好,选择做什么。接下来一波主要做PD-1的联合用药,把这一块好好做实。
三星为什么要跨界做生物药?三星做电子行业的利润已经很高了,它要选择做一个新行业的时候,肯定要跟企业已有行业的盈利能力、门槛要相当,所以它选了Biosimilar(生物类似药)。这个行业技术是顶尖的,资本的壁垒也是顶尖的。
搜狐财经:现在单抗赛道的竞争对手很多,其他企业也都在发力新药研发,如何构建产品护城河?
陈启宇:现在做生物类似药,如果能做成就证明和原研药具有高度相似性,所以理论上大家疗效差不多,这时候就看企业之间的竞争。
首先,Biosimilar(生物类似药)这个领域一定是先入先得市场优势。另外,中国的特殊政策一品两规,一个品种两个厂家,这也是一个护城河。等到竞争厂家生产出来,我们已有4个Biosimilar(生物类似药)成熟生产,我们的规模效应很强,成本空间相对低,这也是我们的优势。
从长远来看,如果将创新药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作对比,互联网行业都在烧钱,但烧出来的产品没有专利,没有知识产权。很多企业烧完五十亿、一百亿还不赚钱,这在生物医药行业不会发生。在同一个赛道上,互联网只有一两家公司最终能活下来,但是生物医药公司,同一个赛道上可以活很多家公司。
搜狐财经:关于带量采购,复星医药有怎样的计划?您如何看待带量采购降价的结果?
陈启宇:带量采购是国家政策,肯定要参与,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带量采购降价也是企业竞争的结果。
中国的医药市场从2007年到2015年,8年时间维持了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增速,这在全球少有。回过头看,我国医药市场其实并不健全,尽管医保开销巨大,老百姓真正想解决的问题却没能解决。
我曾算了笔账,全中国人均药品消费约一千人民币(150美金左右),而全球平均水平不到110美金,中国的用药远远超过全球。如果医保政策和用药政策调整好,我们的用药结构可以优化很多。带量采购政策的推行就是如此,对已有利益格局做出调整。
搜狐财经:4+7带量采购后,许多药企都开始在零售这一块加大力度了?复星医药线上渠道布局有哪些?
陈启宇:将来药品销售会分为三种市场,第一种是市场大量集中采购,量大价低,第二种是做创新药,进行专业推广,第三种是消费者自主选择,即在零售渠道,所以院外零售市场还是很重要的。
线上渠道,我们有投资一些互联网医药电商公司,例如药师帮、国药在线以及国内最早的医药电商金象在线等,目前不会考虑做控股的医药电商。
搜狐财经:复星医药未来研发的重点会在哪些领域?
陈启宇:从治疗领域来说,癌症肯定位于第一位,中枢神经、肝病等方向也会重点研发。此外,我们会投入一些新技术以及罕见病领域。除了单抗,我们还投入了CAR-T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方面,向这些技术领域延伸拓展。
(搜狐智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搜狐财经与经济杂志联合打造的“致知100人”系列访谈。)
IMF前副总裁朱民:改革者从不墨守成规|“致知100人”01期
对话张近东:企业转型要有超前规划,要谋定而后动|“致知100人”02期
对话倪光南:追赶发达国家芯片产业,要做好长期准备|“致知100人”03期
对话赵梓森:5G无法取代光纤通信,至少还要用2000年|“致知100人”04期
对话蒋锡培:企业创新要对标全球最好的企业|“致知100人”05期
对话陈晓龙:企业不要急功近利赚取利润|“致知100人”06期
对话宋志平: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是有担当|“致知100人”07期
对话邓亚萍:企业家与运动员都需要有拼搏精神 | “致知100人”08期
对话陈经纬:企业经营要“有多大力量做多大事” |“致知100人”09期
对话沈晖:用户要克服电动车不安全、充电麻烦的偏见|“致知100人”10期
对话茅忠群:我为什么坚持企业不上市,不打价格战?|“致知100人”11期
对话海闻:企业家要把对社会的贡献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致知100人”12期
陈泽民:企业要对政府、银行讲诚信,要善待员工和消费者|“致知100人”13期
对话彭森:产权改革是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房产税不会增加地方政府收入|“致知100人”14期
对话邹至庄:好的经济学家需要一流大师的锤炼|“致知100人”15期
对话中国北极科考第一人位梦华:生死只在一瞬间|“致知100人”16期
对话人大副校长吴晓求:中国未来要构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致知100人”17期
常沙娜:敦煌的女儿|“致知100人”18期
刘积仁:企业生命力在于投资未来,东北人也有创业精神|“致知100人”19期
张跃:拼尽毕生努力去买房不值得|“致知100人”20期
陈予恕:科学研究光喊口号不行,要持之以恒努力|“致知100人”21期
季晓南:国企应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用市场方式管公司|“致知100人”22期
对话冯仑:未来地产行业会没人关注,正探讨星际移民的方法|“致知100人”23期
高尚全:对各种所有制要一视同仁,华为成功的首要原因在于员工持股|“致知100人”24期
对话孙祁祥:险资入市是大势所趋,但切忌投机投资|“致知100人”25期
对话王传福:创业艰辛却充满活力,要实现“产业报国”梦|“致知100人”26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