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婆婆把我喂奶视频发到群里”,让我看见关系中最丑陋一面
1
之前看到一条热搜“婆婆把我喂奶视频发到群里”,不禁让人有一丝愤怒,又有一丝无奈。
题主是一个刚刚完成剖腹产的新手妈妈。当天,因为小宝宝饿了,她就学着喂奶。
不料,她喂奶的过程却被一旁的婆婆用手机记录了下来,更不可思议的是,婆婆还把这段视频发到家庭群里。
家庭群里的人不少,也包括一些男性,这让题主十分恼火。哪怕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回想起来,题主仍无法释怀:
“我那天真的没有力气骂她,也没办法下床干架,现在每次想起来我就觉得这个事我记一辈子。”
看完热搜,我特意翻了翻评论区的留言,太多感同身受过的妈妈都觉得这样的事情让她们无比窒息。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位婆婆的言行显然触及了一个女生的底线。
作为女生,她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孩子的妈妈。可是太多的婆婆们,只在意她作为母亲的身份,却丝毫不顾及她作为女生的角色。
网友@这就是德国 回想起自己曾经的月子,也是一种搁在心里难以抹去的痛。
当年她月子里喂奶,许多次孩子的奶奶就站在她的面前盯着,只因为奶奶觉得婴儿吃奶的样子太可爱了。
她无法忍受这种被动的完全没有尊严的行为,于是多次开口让她的婆婆出去了。
可即便后来她婆婆出去了,每每想起曾经的那一幕幕,网友仍是十分膈应,犹如一根刺在心里难以拔除。
心理学专家李雪在作品《当我遇见一个人》中提出:
“界线,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缺乏的概念之一。”
实在不能赞同更多。
“中国式人际关系”往往模糊了各自间的界限,太多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亲戚关系都因为一方过分的干预,最终导致关系的紧张,甚至恶化。
许多人不明白,关系再亲密,感情再好,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有一条不可随意跨过的线。
在这条底线之上,人们才能做到互相友好、互相尊重。
2
作家刘墉分享过国画大师黄君璧鉴画的故事。
曾有一位妇人,从海外高价淘回来了几幅古画,声称每幅都是价值连城的传世之作,于是前来请黄君璧鉴别真伪。
鉴画之前,黄君璧先向妇人了解了这些画是否已经买下。
当妇人把第一幅画展开在大师面前时,黄君璧便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很显然这不是真迹。
第二幅画仍然是一幅赝品。
待第三幅画展开时,黄君璧若有所思地说道:
“这画家的作品,我不内行,虽说不准,但看得出来画家的笔法相当老练。”
到了鉴赏第四幅画,黄君璧兴高采烈地连连叫好:
“这幅看起来不错,有欣赏价值!”
妇人听完,脸上难掩忧愁,但想着大师对后两幅画的评论,也许有可能是真迹,转而又露出了笑容。
妇人离去后,黄君璧长叹了一声:“花了这么多钱,都不是真迹,真是不值。”
目睹了全程的刘墉十分不解:“既然都是假画,刚才为什么不说呢?”
黄君璧意味深长地说道:
“她已经花了那么多钱,对自己的眼光又那么自信,而且当着她的那么多随从,适合说吗?
钱对她来说是小事,伤了她的面子,可就是大事了。
她已经买下了那些画,无论真假,已成定局,如果当面点破,会让她既下不了台,又伤了感情。”
听罢,众人不禁赞叹:大师黄君璧不仅作画一流,说话的分寸也拿捏得游刃有余。
哲学家Heraclitus说:“世界的一切次序,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没有人喜欢对方毫无界限地对自己的人生指指点点,唯有恰到好处的言语,才不至于让彼此的关系陷入尴尬。
任何良好关系的背后,都自带不为明说却原则分明的界限。
3
自媒体人@江小黑曾在一个聚会上,认识了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女生。
一位女生性格外向活泼,嘴里永远有说不完的话;而另一位女生性格却相反,她内向,话少,甚至有些羞涩。
但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江小黑却渐渐和内向话少的女生成了好朋友,而渐渐远离了那位开朗的女生。
回忆起曾经发生的一幕幕,江小黑依旧清晰地记得,初次见面时那位热情的女生就不停地追问她的过往。
比如住哪儿,家境如何,哪里工作,收入多少,等等。
原来轻松愉快的聊天气氛,不可避免地因为对方的过度介入,变得不适。
从那以后,江小黑就刻意远离了那位热情的朋友,直到双方淡出彼此的圈子。
相反的,与另一位慢热的女生相处,江小黑没有任何的不适。
她们一开始只是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持续了一段时间彼此慢慢熟络后,才开始私聊一些工作、家庭之类的话题。
相处了一年,她们才开始有更深的交往,分享彼此的观点,关系也渐渐变得亲密。
周国平曾说过: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这界限不清晰,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带着分寸感交友,是维持良好关系的基础。
相反的,一旦失了分寸,模糊了界限,麻烦和冲突也就随之产生了。
古话说:“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
拿捏好分寸,不逾越他人,也不任由他人践踏自己,就是人际关系里最适合的距离。
共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