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嵩:创业者通常九死一生;技术导向加市场是英伟达走得长远的原因
出品|搜狐商学院
编辑|王晓旭
点击进入《商学下午茶》栏目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创业是部分失业人员和应届大学生的选择。创业有何规律可循?创业失败率高达99%?成功与失败的创业案例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创业者又该具备什么素质?如何在拥挤的创业赛道中拥有一席之地?搜狐商学院对话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林嵩,就创业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搜狐商学院:1993年黄仁勋创立英伟达时,面对的市场已经饱和,第一个图形芯片项目也以失败告终。但是后来英伟达成功上市。随着ChatGPT带火大语言模型,被视为AI重要原料的GPU被争抢,5月30号占据GPU绝大部分市场的英伟达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当时的半导体创业扎堆,为什么黄仁勋能够脱颖而出?
林嵩:这个案例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想法。我认为做企业会有两种导向,分别是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市场导向指企业特别关注市场空白、用户特点;技术导向指不管三七二十一,企业就坚定不移做技术。企业的两种不同战略取向,都各有它不同的优势。
这两点并不矛盾,可以同时存在,但是从以往案例来看,市场导向往往能很快做起来,但是要想做得长远,特别是在一开始市场没有很大吸引力的时候,能坚持做下来,靠的是坚定不移的技术导向。技术导向恰恰是能够在比较长时间内才能看到效果,看到效果的时候,就是走向辉煌的时候。
英伟达一直是比较坚定不移地走技术导向。这样的做法,在前期也许并不是那么明朗,特别是市场竞争很激烈的时候。但是它走的是比较长远的路,坚持下去,那它就会成功。
搜狐商学院:但是那么多创业公司中,技术导向的应该很多,为什么黄仁勋的英伟达能够成功,核心原因是什么?
林嵩:技术导向的成功率其实也不是很高,因为技术研发本身是有风险的,很多企业其实死在了技术导向的路上。
英伟达成功的原因,一是选对赛道,看到技术的趋势在哪;二是考虑市场受众,市场与技术并不是互斥的。近几年,数字经济的发展,包括OpenAI出来之后带动了各个领域、各个终端的发展,它市场是有很大空间的。所以说技术加市场就是它最后能成功的原因。
搜狐商学院: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在2.5年,大企业在7~8年,您认为企业寿命比较短的原因在哪?
林嵩:这个数据倒不见得特别准,但这个现象是客观成立的。我们国家很多企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面临倒闭或者出售等一些情况。普遍来看,创业失败率基本在99%。
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创业的失败率都很高。因为创业本身是一个高风险的活动。市场、技术、团队成员等各个角度都有不确定性。所以创业的高失败率反而是确定的。成功很难去复制,但是失败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这几年做创业失败研究,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些企业失败共同的坑。避免踩坑,企业可以活得长一点,其实就是创业成功了。
搜狐商学院:创业失败的案例中,有什么通病?有什么案例可以分享?
林嵩:在中国,最常见的通病就是市场没找准。很多时候创业者对目标用户群体的定位模模糊糊,甚至是赌一把。一定要谋定一个厚度,做好市场调查,降低赌的可能性。
我在讲创业学课程的时候,要求学生一定要做真的市场调查,而不是假的市场调查。要去真真切切接触到客户,把用户需要的东西找准了,可能就从市场的坑跳过去了。
另外就是产品,有些创业者特别爱讲产品,产品的技术多好、有什么专利等。但是我们最怕这种情况,有的时候技术人员、专业人员所认为的优势,很难有市场价值。因此对技术特别擅长的创业者,要特别小心这个陷阱,需要关注我们的技术到底有没有可能转化为商业价值。
瀛海威是比较典型的案例,1996年在北京做互联网,但是当时市场没抓好,这个项目如果晚两年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搜狐商学院:有学者认为,做技术的人创业成功的概率会被比较低,因为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技术上,而不是擅长管理。您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林嵩:做技术出身的人通常会关注技术本身,对市场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技术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越看越漂亮,有时候特别不喜欢一些负面的评价,但是从用户的视角不是这样的。技术背景的创业者可能多多少少会有这样一些不足之处,但如果他能够及时调整思维,跟市场结合比较好,其实成功的概率是很高的,比如柳传志,张朝阳、李彦宏等几个互联网大佬。技术加上市场判断力,其实很厉害,往往能够产生一些特别好的点子。
搜狐商学院:您认为当前创业的融资环境怎么样呢?
林嵩:这个问题很难用好或不好来回答。创业融资从来都是难的。但是,另外的现象是,好的项目从来都是各种创投天天围着它转。所以这也是创业活动比较独特的现象。如果说项目做得一般,不说很差,融资真的很难,但是如果项目真的有价值,融资其实很容易。
央财校园内对话现场图,左为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林嵩
搜狐商学院:您觉得有价值的项目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林嵩:这个要看赛道,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标准。每个赛道都有自己的评价体系。比较通行的标准,比如市场的潜力,现在的受众小,但是未来三到五年,可能会有很大的用户基础。另外,有技术门槛,有一些专利在手上,或者创业团队非常优秀有特别丰富的创业经验。具体到不同赛道又会不一样。
搜狐商学院:目前各个创业赛道都比较拥挤,您觉得如何在拥挤的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 很多人关注OpenAI,在OpenAI领域创业,应在哪方面发力?
林嵩:说句实在话,从我关注创业开始,这么多年来,它一直是拥挤的,你就没有听说过它不挤的时候。你要创业,就得有这个心理准备,没有很容易就能够进入的领域了,包括OpenAI在内每个赛道都很拥挤。但凡是现在大家都觉得很有前途的领域,都是很拥挤的,因为大家都不傻。
OpenAI 领域的创业,并不是从技术的根上做探索,去做一个更加强大的系统,这样不现实。可以想想现实中有哪些可以落地的商业应用。参考这几年的AR、VR、区块链等,用到民用赛道是很有商业前景的。
搜狐商学院:前两年新消费比较火,但是最近有观点认为,99%的新消费企业面临倒闭潮,再不降价就活不下去了。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林嵩:创业失败太常见了,大部分企业处于倒闭过程当中,这个一点都不意外,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第二对于新消费领域来说,如果说它倒闭了99%让我们感到诧异的话,那恰恰说明了前期它的炒作太多了,有时候创业确实不能有太多炒作。
搜狐商学院:创业很多时候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很多人多次创业,可能行业都不一样。您如何看待这个情况?
林嵩:首先我们会观察到很多创业者一定是连续创业者,连续创业相对来说更容易融资,成功的概率也有可能会更高一点。第二,连续创业者,有时候会变赛道,他不一定在原有的赛道一直做第二次、第三次,他经常会有变化,这个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各行各业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时候,转化赛道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
搜狐商学院:上一波移动互联网创业潮,很多普通一本学校毕业的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因为编代码这个事本身不是很难。但是接下来的人工智能或工业机器人,是不是需要更好的高校如C10 出来的深研这个领域的人才有机会。未来成长体量比较大的赛道,是不是更适合高学历专业人才?
林嵩:我对这点持保留态度。举个例子,罗永浩学历不高专业也不对口,但是他能做锤子手机。创业不鼓励唯学历论、唯学校论。其实不只是创业,在职场的发展也是一样的,我并不认为他跟学历、学位、学校有很直接的关系。
搜狐商学院:从个人的性格倾向和心理层面来看,您觉得成功的创业者有没有一些个人特质?
林嵩:过去学术界对这个话题做了好多研究,就是说成功的创业者有什么特点?最后发现没有,很难找到一个特别让大家信服的答案。比如外向的创业者跟内向创业者,哪个更容易成功?好像都可以,都能成功。
但是从另外角度来说,也确实有一些这样特质,我们观察到在创业者身上更为普遍一点,比如他喜欢冒风险,他有很强的风险承担的追求。另外他有成就需要,他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创造价值,还有眼光很敏锐,能够对世界有很好的洞察力,这是我们能想到的几点,也相对来说容易说服大家的。除此之外,其实特别不好去归纳成功创业者还有哪些特别显著的特质。
搜狐商学院:您觉得从商学院毕业的学生在创业方面有什么优势?商学院更着重于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有没有成功的创业案例?
林嵩:商业知识一定是我们商学院的重点。而且我们学院,把创业作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模块。所以从整个学院来说,我们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领导者。针对本科生,我们学院内部有一个创业管理实验班,其实就是把创业理念的塑造、创业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重点。
我们这个实验班有很多比较不错的成功案例,比如有在拉萨开民宿的,有在云南做烘焙食品的。最近我们有一个同学说他也准备杀入这个OpenAI这个领域。
搜狐商学院: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在传统行业创业,例如开餐馆、开民宿等。有些人会认为这是人才浪费,您如何看这个观点呢?
林嵩:年轻人开个店养活自己、养活员工、对社会来说是非常大的贡献。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大科学家、大企业家,才能说达到什么水平的贡献。有句话叫事业只有革命分工不同,没有高下之分。我觉得开这种店面挺好的。
大学学习,知识是一方面,我们现在强调能力加视野,能力在前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毕业生去向是很多样化的,只要他能够做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觉得这就是大学的成功。
搜狐商学院:有人说很多大学毕业生或其他青年人创业其实就是开餐馆,开餐馆这种体量比较大的行业相比于其他行业,成功率是不是不一样?
林嵩:餐馆在哪个时代都是值得做的,衣食住行是必需品。不要认为餐馆听起来不响亮,它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赛道。另外餐馆虽然小,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实特别好。为啥?它小就意味着它的投入资金相对少一点,不用几百万、几百万地投入,它可能十万这个量级就可以了。但是这个过程中对创业者的锻炼是非常巨大的,他需要有商业的感觉,需要知道企业是怎么做的,那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