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云:保险资产管理业未来要从六个方面不断增强自身发展韧性
曹德云:保险资产管理业未来要从六个方面不断增强自身发展韧性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实习生 刘豫】 7月8日,第九届“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举行,在下午的分论坛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围绕主体“中国保险资管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发言。
当前,中国社会运行进入新阶段,保险资产管理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曹德云谈了这六点。
一要坚守长期投资理念。保险资金不仅面临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要深度思考融入国家战略、民生建设及金融市场改革方式,实现长期资金保值增值和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二要做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他提到,必须看到资产负债错配,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痛点。由于长险短配现象普遍,再投资风险加剧,目前寿险平均久期超12年,资产平均久期6年左右,久期错配导致每年待配置保险资金和到期再投资资金超2万亿。“为此,保险机构应当综合考量当前宏观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特点,抓住长期经济周期机遇,进一步强化资产负债管理,既要有技术性匹配也要有功能性匹配。”曹德云说。
三要发挥长期配置专长。据介绍,保险资金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超过七成,债券中国债和金融债配置比例超七成,企业债中3A级占比超九成,股票配置大盘蓝筹股为主,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占比超两成。
“保险资产管理要积极探索从品种投资、品种配置向策略投资、策略配置管理模式转变。同时开发具备规模适应性,符合长期资金风险收益特征要求的投资策略,提升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表现。”他建议,以价值投资理念绝对收益思维,形成稳定且持续的投资收益,实现投资端穿越周期能力。同时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研究与应用,不断丰富主动性管理的风险管理手段。
四要聚焦长期资产挖掘。他谈到,保险资管机构需紧跟融资结构转型优势,提升优质资产获取能力。“保险资金配置要在传统股债基础上积极开展另类投资策略研究,充分利用保险资金长期性、低流动性特点,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和品种。”他说。
此外,要积极探索服务新经济新产业路径和模式,提升创设长期产品能力,提高资产的产品化率,挖掘服务经济高质量转型方向;能够发挥保险资金自身优势,具备规模扩张潜力的基础资产,为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保险主业提供更优质的保险资管产品。
五要构建长期服务链条。他认为,需提升获取长期信任、可持续合作的客户资源的能力,降低客户获取项目、资产的成本,提升客户的获取效能、延伸拓展服务链条;要加强对保险资管业链条研究,打通医疗保险、养老健康等行业壁垒,以保险资金投资带动构建长期服务链条,提供保险加投资、加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
六要深化长期人才培养。从人才队伍来看,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该行业共有投资人员近1.1万人,保险资管公司人均资产管理规模近37亿元,保险公司人均投资资产规模超过64亿元。
但其与公募基金、券商等资产同业相比仍存差距。“因此,保险资管要加快建立科学合理长周期考核机制和正向有效的激励机制,打造专业优质稳定持续投资管理团队,推动保险资金投资更加侧重长期投资业绩,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收益水平。”曹德云说。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