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单价再破新低,22公里仅需17元,不如转行开公交
我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一名网友发出的网约车订单,原先看到17元的价格,还以为就是城市短单,仔细一看,居然是22公里的超长订单。
这价格也跌的太离谱了,我们说每公里1元可以赶上公交价格了,现在连每公里一元都保不住么?网约车的价格底线到底在哪里?
网约车自出现后仅过了十来年,市场饱和的消息就接连不断地产生,前段时间,网约车日均不足10单、多地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等话题上了热搜,网约车司机现状已经岌岌可危。更过分的是,不仅单量少,单价也低的离谱。
武汉的网约车司机反映,高德平台旗下的阳光出行、星辉出行等多家公司的订单,平峰期价格低至1.1-1.2元每公里。此前还有高德司机发截图表示,一个订单距离13公里,预估价却只有13.26元,算下来每公里也就1元整。按照每公里一元的算法,估计开完一个月后,司机还是在温饱线上徘徊,司机们快顶不住了。
坐网约车的司机,很大一部分都是有家室的中年人,他们身上背着房贷,怀里抱着孩子,眼里全是父母与伴侣。他们可能创业失利,可能惨遭公司裁员,为了家庭责任他们不得不挤进这个看似繁华的网约车行业。刚开始信心满满,没想到开个两年是现在这种状态,没办法,只能咬牙坚持,路再难也要走下去。
现在网约车价格如此低的原因,还是在于平台的肆无忌惮。
网约车平台为了吸引司机费尽心机,用降价低价来试探司机底线,通过各种手段进行鼓吹吸引司机加入。当加入一定数量,平台就开始对司机进行各种压榨和克扣,认为司机只要有钱赚哪怕一公里赚5毛钱也是有大把司机跑。
很多平台更是直接希望把抽成提高到50%以上,实行盈利暴富模式,但是碍于政策约束不敢下手,就想方设法用罚款等小手段,来从司机身上赚取费用。行业的人数与收入就像一个循环,收入少,很多人就不干了,从业人员少了,服务升值了,自然收入就提高了。而收入提高了,眼红的人又多了,从业人员就增加了,收入就又降下去了。
网约车平台市场价格行为一旦得到切实规范和监督,网约车价格回归合理化指日可待。山西带头后,其它各地又将有什么措施,我们将持续关注带来最新政策变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