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考落榜生的醒悟:我的梦想,是手机夺走的!请务必转给孩子好好看看!
来源:教师之窗 ,作者:教师君
高考成绩公布后,一位考生悔恨交加。
“奉劝所有学弟学妹:不要再玩手机了!
我一模648,后来开始摆烂,把手机带到学校,上课玩、下课玩。
结果高考失利,只考了532,从重本掉到二本,恨不得狠狠扇自己几巴掌……”
玩手机一时爽,高考失利泪两行。
请所有家长、所有孩子记住:
一旦沉迷手机,很有可能走上“自毁”的不归路。
01 沉迷手机,是可怕的精神鸦片!
开家长会时,老师曾直言不讳地指出:
“对于孩子来说,手机就是精神鸦片!”
你家孩子是否也这样——
握着一部手机,死死盯着屏幕,一心专注于游戏,饭也不吃了,作业也不做了。
你喊他去学习,他当没听到。
你夺走他手机,他跟你拼命!
有一对十来岁的兄妹从4楼跳下。
哥哥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妹妹也双腿骨折、肺部挫伤。
为什么要跳楼?
原因居然是,他们玩游戏时产生幻觉,以为自己不会死,遂从高楼跳下……
太荒唐了!
手机正在吞噬孩子的精神世界!
有孩子因为家长不让玩手机,一个自残,一个自杀。
有孩子因为老师没收手机,冲出教室意图轻生。
说手机是百年后的“鸦片”,一点都不为过。
百年前,百姓躺在床上抽大烟,身子一点点被掏空;
百年后,孩子躺在床上玩手机,思想一点点被麻痹。
难怪连央媒都要严厉呵斥:
手机已成为“精神鸦片”,绝不能任其毁掉一代人。
02 沉迷手机,是孩子的健康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将手机列为“致癌物”。
手机对孩子的危害,不只有沉迷上瘾,更有可能危及健康。
1、高度近视
2岁女童近视900度,15岁男孩近视2400度,都是因为玩手机!
近视是不可逆的。
一时的纵容,换来孩子一生的痛苦。
2、脊椎变形
12岁女孩长期玩手机,脊柱严重弯曲,打入16枚螺钉才变直立!
若继续发展下去,孩子很可能会瘫痪,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3、大脑萎缩
一位儿童行为科学家研究发现:
沉迷手机的大脑,会出现明显的萎缩,坑坑洼洼,触目惊心。
美国一项为期25年的研究也发现:
如果孩子长期看电子屏幕,其注意力、反应能力、记忆力等都会下降。
4、诱发患癌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最新报告显示:
儿童长时间盯着手机等电子屏幕,不仅容易近视,还有可能患上肝癌等12种常见癌症。
可见,手机不仅是吞噬时间的黑洞,
它更是精神的毒品,健康的杀手,别再让手机毒害孩子了!
03 沉迷手机,是毁掉成绩的最快方式!
一位带班多年的老师发现:
学生用手机的频度和成绩成反比,成绩越差,玩得越凶。
为什么我们不提倡让孩子过早使用手机呢?
1、降低效率
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都用来玩手机了,就无法专心学习。
比尔·盖茨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到13岁才能拥有自己的手机。
2、扰乱心态
手机里的游戏、音乐、视频等,会牢牢占据孩子的心神。
哪怕在写作业,心里想的也是游戏。
奥巴马夫人米歇尔给孩子定了三条规矩:
只能在周末用手机;
在非周末时不能看电视;
电脑只能用来做功课。
3、记忆衰退
研究发现——
手机辐射会影响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孩子长期使用手机,还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说,孩子沉迷手机,就是自毁前程!
它带走了你的知识;
它带走了你学习的时间;
它带走了你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
它带走了你的录取通知书,让你的梦想化为乌有……
04 父母缺位,才是问题根本所在!
很多家长都抱怨:
“孩子爱玩手机,怎么管都管不住,我有什么办法?”
手机,依然是大多数父母教育的痛。
但其实,孩子对手机上瘾都有一个共同的“病因”——父母。
有一个孩子读六年级的妈妈说,
她和丈夫在家很少交流,平时就是两人躺在沙发上,各玩各的手机。
据她观察,孩子也是手机不离手,一直躲在房间里打游戏。
可怕的不是手机,而是父母的忽视。
父母陪而不伴,才是孩子沉迷手机的根源。
中国社科院通过调查发现,这4种家庭的孩子最容易沉迷手机:
●亲子活动少
●父母沉迷网络
●教育方式粗暴
●父亲缺位
孩子无人约束,无人陪伴,拿起手机自然不知节制。
另外,一份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指出:
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经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会看手机。
爱玩手机的父母,会养出同样沉迷手机的孩子。
想毁掉一个孩子,很简单,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
05 敬告家长:别让手机偷走孩子的梦想!
《少年说》中,一个男孩流泪控诉父母:
“我以为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每次看他们,他们都在盯着手机。
他们想让我安静,不捣乱,就把手机丢给我,让我在一边玩……”
手机只是家庭教育缺位的“替罪羊”。
父母,才是孩子和沉迷手机之间的一堵墙。
1、表率是无声的教育。
为人父母,当做好表率。
在孩子面前,请少玩手机,少看电视。
多阅读,多写作,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2、陪伴是有形的教育。
陪伴孩子,当一心一意。
不要一边玩手机,一边敷衍应付孩子。
多倾听,多沟通,优秀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3、家规是有效的教育。
使用手机,当有规有矩。
和孩子一起,约定每日用手机的时间次数。
多约束,多提醒,让孩子成为手机的“主人”。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摆脱网瘾,当另寻替代。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转移其注意力。
如此一来,孩子有了一技之长,更能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成就感。
为了孩子的健康和未来,请家长放下手机,不要再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了!
版权说明:本文首发「教师之窗」(ID:jszc918),作者:教师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