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贷风波爆发近一年,当初的烂尾楼复工了吗?

明星八卦 明星八卦评论40阅读模式

停贷风波爆发近一年,当初的烂尾楼复工了吗?

停贷风波爆发近一年,当初的烂尾楼复工了吗?

去年伊始的烂尾楼停供潮近一年后,多数相关的房地产项目至今仍然无法复工,对于那些首付贷款三十年买房的购房者来说,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信心,还有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金钱。

根据《经济观察报》6月16日引述建筑业第三方咨询平台“百年建筑网”对全国范围内超过1000个项目的保交楼交付进度调研得知:截止5月底,华南、华北交付进度较好,比例分别达到56%和40%。

而西南和华中地区交付比例仅达到15%和16%,交付率最低的省份则是河南,只有11%。

众所周知,土地开发往往带来暴利,银行首先借贷给开发商,除了造成大笔资金投放到房地产,也在一定程度上酿成了土地投机炒作的空间。

而随着房地产这项“击鼓传花”游戏的终结,某种意义上,烂尾楼就成为了房地产开发商现金流吃紧的另一个现实。

停贷风波爆发近一年,当初的烂尾楼复工了吗?

早在2019年随着地产开发商“三道红线”的确立,这导致许多房地产公司的流动资金吃紧,因而留下了大量的烂尾楼,去年7月份,全国数以万计的业主发表声明,不愿再每月给付房贷给停工已久的预售楼盘,至此,停贷潮爆发。

停贷潮的爆发,间接导致了可能出现的房地产金融危机,其后相关部门推出2000亿人民币的“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以纾困烂尾楼面临的资金困境。

而在近期,各地也逐步发放第二期总额2000亿元的纾困资金。

但另一方面,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要想拿到这笔纾困资金,自然门槛并不低。

根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在全国第一批申请项目汇总后发现,首批2000亿元远远不够,因此筛掉了可能带有投资属性的商住公寓类项目,优先保障住宅项目。

与此同时,一些本已经申请到专项借款的房企,也由于审计发现资产价值不合格,被要求收回借款,导致项目再度停工。

去年11月,发布重量级的“金融16条”支持房地产,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资金支持。但由于能够拿到专项借款的开发商已经不多,能得到配套融资的则更少。

纵观国内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火爆,在过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今天房企开发商对楼市的投机行为,这就导致全国范围内的烂尾楼“数量繁杂”,单纯依靠纾困资金保交楼似乎还并不够。

两个批次一共4000亿资金的专项借款,能够投放400万户房源,但仅仅是恒大一家,在全国范围内的待交付房源就达到了惊人的150万户,而对开发商而言,也未必有足额的资产去抵押。

因此,今天国内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烂尾楼困境,一方面是过去房地产市场的不断上涨所带来的“投机性行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开发商独特的经营模式,酿成了今天的尴尬局面。

停贷风波爆发近一年,当初的烂尾楼复工了吗?

站在放贷方的银行来说,过去房地产的贷款项目一直以来都是“一本万利”的黄金项目,但眼下随着三道红线和房地产市场自身的萎靡,如今银行贷款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支持,也成为了吃力不讨好的高风险项目。

过去全国许多城市都在盖楼,这股风潮几乎延续到了今天,不止是一二线城市,烂尾楼风险最高影响最大的三四五线城市反而更严重。

房地产价格跟过去比起来低了很多,银行收起来的抵押物会变成它的负债,这对考虑盈利和金融风险的银行来说,同样也压力山大。

今天国内停工的烂尾楼项目,几乎没有一方赢家;开发商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银行同样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至于那些购房者,他们的损失无疑是最惨烈的,耗尽数十年的存款首付贷款买房,却换来了无法居住的窘迫局面。

借用电影《让子弹飞》中的一句台词: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过去房地产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地方有了收入,开发商有了资金,人们住上了更好的房子,宏观GDP更是有四分之一依赖于房地产相关产业,几乎是一家满盘皆是赢家,没有输家的局面。

但房地产市场的过分膨胀,也无疑拉高了其中的金融风险,尤其是开发商的投机行为,烂尾楼就是激进扩张不顾现金流的结果,最后为此买单的,无疑是购房者自己。

停贷风波爆发近一年,当初的烂尾楼复工了吗?

房地产市场无疑是最好诠释“击鼓传花式游戏”的。

过去开发商从地方手中买地,然后开发楼盘,拿到资格证后再找购房者卖房,在这个过程中,地产开发商还会将手中的土地抵押给银行,获得资金后继续买地,继续开发楼盘。

在这个模式中,现金流非常重要,不少开发商背负债务,靠的是源源不断的新开楼盘来回笼现金流,并向银行支付贷款和利息。

买地、拿地、卖房、贷款,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都会吃紧,一旦现金流不足,烂尾楼便应运而生。

除此之外,叠加今年的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房地产的销售低迷,这就导致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更为吃紧,一旦买房的人越少,那么房地产的楼盘项目烂尾的概率也就越大。

为了解决库存的问题,品牌方都会打折促销,这一点符合市场原理,房地产行业自然也不例外,但由于价格的管控,虽然过去一年里不少开发商都在搞促销,但一方面由于价格限制促销力度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加大,观望较多,这也导致了实际效果不达预期。

到了今天,我们是时候在宏观经济结构“去地产化”了,但房地产留给宏观经济的风险和各种问题,却依然客观存在。

当我们准备不依赖房地产提高经济增长的时候,但房地产的问题却依然存在,且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去解决。

烂尾楼一日不复工,损失就一日比一日更大,对于买到烂尾楼的购房者来说,都会经过一个漫长的自我调节的过程,从一开始的震惊、愤怒、怀疑、相信、到最后的失望,在这个过程中,总要有人为此而负责。

对地产开发商来说,那个无序经营盲目扩张的时代,显然已经结束了。

而当初埋下的“祸根”,那些至今没有复工的烂尾楼,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谁又该为此负责呢?

最终,烂尾楼它意味着,个人资产坏账到银行坏账,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其中的比例有多大,但按照惯例来说,烂尾楼唯一的贡献,可能就是为GDP做出了“突出且实际”的作用。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相关文章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明星八卦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7月3日 04:41: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pbykw.cn/?p=6286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