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陈晓龙:企业不要急功近利赚取利润|“致知100人”06期
《经济》杂志联合搜狐财经“致敬建国70年”系列访谈——“致知100人”第六期(点击进入专题)
在中国的地板行业,圣象地板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
圣象集团董事长陈晓龙在接受《经济》杂志&搜狐财经的访谈时表示,未来国内精装修的市场价值正在凸显,很多城市都已实施了明确要求楼房精装修的政策。他相信,提供精装修综合解决方案的增长空间巨大。
对“地板行业科技含量低”的说法,陈晓龙认为,其实地板生产涉及非常多的专利技术,涉及各种新材料、安装技术、美学工艺。“比如圣象的锁扣技术,无缝连接,连针都放不下去。陈晓龙说,“如果没有好的踢脚线,会产生很多豆腐渣工程。”
陈晓龙说,圣象不会急功近利地赚取利润,而是将企业品牌当成一项永久的事业经营,努力做一个百年老店品牌。
在追求高品质生产,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陈晓龙希望圣象逐步推动国际化进程,利用并整合全球资源提升圣象的竞争力。“即使有风险,我们仍要客观评估,必须到大海中游泳。在河里游泳不代表你真正会游泳,只有到海里游泳,才会越游越好。”他说。
本期嘉宾:圣象集团董事长 陈晓龙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你能否总结一下圣象地板的经营策略,未来你有什么目标?
陈晓龙:圣象一直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这样才能树立一个可持续的战略发展目标。这也意味着我们要把产品和品牌持续建设好。我们不仅仅是做商业,同时也是经营一个企业品牌,我们将其作为一件永久的事业去做。
我们的营销网络渠道比较发达,无论是子公司还是经销商,大家共同推动圣象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所以,拥有这样一支营销队伍和渠道,是支撑我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圣象有产业链上的协同,在产业链的完整性上,我们又投入巨资,将板材、林业、技艺等带到我们公司,因而,产业链协同效应的发挥和竞争优势的发挥,也是我们取得好的市场定位的重要原因。
我们会把企业品牌当成一项永久的事业去经营。我们不急功近利地赚一些利润,更主要的是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努力做一个百年老店品牌。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很多城市出台了明确要求精装修的政策,你如何看待这一市场前景?
陈晓龙:精装修是一个机会,未来精装修市场空间巨大,这已经显现出来了。当然,这是由于国家房地产政策发生了变化,很多城市实施了明确要求楼房精装修的政策,所以我们现在成立了新业务,即圣象空间。
除了地板,我们还提供其他木制品,以及整个空间的智能化建设,我们叫“木作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这是提供给精装修房开发商的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未来,“木作一体化”能够提升我们的增长:无论是销售还是产品组合性。从客单值上看,我们在显著提高,而它的增长空间还是巨大的。
随着精装修的普及,我们目前打算将全国前五十佳的房地产开发商战略客户作为重点去服务。服务从单品类到多品类延展,这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室内家居的整体利用和创新应用方面,我们还会回应客户的需求,提出一些产品创新方案,或是开发一些新型材料,比如在地板的耐受性、清洁打理性等方面做很多研发和创新。
也就是说,我们要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倾听市场的声音,而我们的工作是不断去满足市场需求,或者创新研发出更好的产品,然后配套输出给客户。我觉得这些都是很好的机会。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大众印象里,地板行业科技含量比较低。地板生产真的门槛很低么?
陈晓龙:木地板看起来门槛很低,但其实要想在木地板行业深耕下去,它的要求其实很多。木地板有防水、防潮、防霉、耐候性超过瓷砖等等分类,有各种定制式的花纹,也有非常环保和健康的木地板。
从科技含量讲,做一块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好地板,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地板生产涉及到各种新材料、安装技术、美学工艺。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做好任何一项产品本身,不仅仅是追求量,更追求的是引领行业发展。
地板业需要持续创新,其中包含很多专利技术:比如锁扣技术,拼装时可以产生无缝连接,连牙签都放不下去。又或者地面铺装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铺装地板,即使用上地暖,它也不会露缝。
这看起来不需要工艺,但它如果要具备精致性、持久耐候性,以及结合美学的适用性,讲究就很多。如果没有很好的踢脚线,可能会产生很多豆腐渣工程,这就是差别。
我国目前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产能,就是去一些同质化的企业。因为同质化消磨了品牌之间的差异。
我们几十年如一日地持续经营品牌,以消费者为中心,做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圣象的规模已经从原来的几个亿一路做到几十个亿,我们未来想做百亿市值以上。可以说,我们会一直坚持把产品做好,对消费者负责。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现在很多企业都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你对企业国际化的风险和收益有什么思考?
陈晓龙: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一定会走向全球化。如果不将全球资源整合到为我们所用,我们的产品就缺乏竞争力,产品价格也就没有竞争力。比如,全球的木材资源是否可以更好地整合?是否可以形成更低廉的价格?这至关重要。
所以,在全球化视野中,我们应该走出去,还必须坚定地走出去。我们走出去的不仅是采购,还包括在海外设立工厂。海外设厂的优势在于:一、材料优势;二、地理位置优势,贴近市场的优势,甚至还有其他合作机会的优势。
我们想把圣象变成一家国际化公司,即便是在困难的环境下,我们也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同样,人才的国际化很重要,如果人才国际化已经达到了80%,那么企业运作的成功概率肯定很高。
我们需要配合国际资源的整合,即使有风险,我们仍要客观评估,必须到大海中游泳。在河里游泳不代表你真正会游泳,只有到海里游泳,才会越游越好。
全球一体化是资源的全球化。这已经是一个常识,不需要过多惧怕,但也不应激进盲目地去做一些海外的扩张和投资,应该量力而行。
《经济》杂志&搜狐财经:圣象目前在国际化上的进展如何?
陈晓龙:圣象在国际上大概有10亿元的销售,这并不算很大,但我们已经持续经营了八九年,我们在海外的自主销售渠道也经历过很多风浪。我们坚持稳健和持续经营的原则,目前的订单量是有保障的。(编辑/袁昌佑)
IMF前副总裁朱民:改革者从不墨守成规|“致知100人”01期
对话张近东:企业转型要有超前规划,要谋定而后动|“致知100人”02期
对话倪光南:追赶发达国家芯片产业,要做好长期准备|“致知100人”03期
对话赵梓森:5G无法取代光纤通信,至少还要用2000年|“致知100人”04期
对话蒋锡培:企业创新要对标全球最好的企业|“致知100人”05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