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遇到“老”难题 北京电动三四轮车市场因“规”而变
消费日报网讯 (记者 卢岳 实习记者 王紫茜)伴随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过渡期截止时间的临近,北京多地开展了电动三四轮车使用规范宣传、警示,围绕老旧不合电动三四轮车的“退休”问题,也再度引起社会关注。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多地出台禁止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上路新规
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作为老年消费者的“心头好”,却一直是道路交通管理中的“痼疾顽症”。2021年7月12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强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管理的通告》规定,从生产、销售和购买三方面“封杀”违规车辆,其中规定,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过渡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过渡期后(2024年1月1日起),违规车辆将不得上路行驶,不得在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停放;对于违规上路行驶或停放的,执法部门将依法查处。
记者看到,近期,北京多个区县围绕相关政策进行科普,如在社区及街道公示栏内张贴相关通知、开展科普讲座等。相关街道表示,近期老年群体的普及规范工作将成为重点。
事实上,我国近年来围绕违规电动车治理工作力度频频加大,多地持续开展对电动三四轮车的执法行动。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中规定:“强化电动车辆生产、销售、登记、上路行驶等环节的安全监管,严禁未经许可非法生产低速电动车等车辆。”2018年1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省市清理整顿低速电动车的生产销售企业,严禁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并设置一定时间的过渡期,通过置换、回购、鼓励报废等方式加速淘汰违规低速电动车在用产品。
记者注意到,《通知》中关于“设置一定时间的过渡期”的规定备受肯定。除北京将过渡期截止于2023年12月31日外,江苏省公安厅等三部门2019年1月发布《关于加强电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意见》,规定市、县政府要为“老头乐”设置不超过5年的过渡期限;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等五部门2022年1月印发《关于加强违规电动三轮四轮车管理的通告》,其中,将过渡期截止到2024年4月30日。
“规范很有必要,但需长期有效落实”
“占用机动车道”“没有声音,突然并线过来很危险”“好几次差点蹭上”“横冲直撞、不看红绿灯”......6月23日、24日,记者针对即将出台的新规及电动三、四轮车上路存在的安全问题,对消费者进行采访。多位被访者表示,电动三、四轮车在道路行驶中,除存在占道、扰乱交通秩序、无牌无证驾驶等问题外,更对自己及他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我在家门口就看见过两次事故,一次是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相撞,另一次是一辆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相撞。”2023年6月23日,一位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消费者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动三、四轮车速度快、声音小,很多驾驶者没有安全意识,经常上机动车道行驶、闯红灯抢行,尤其是拐弯不看周边路况,极易发生危险。对于电动三、四轮车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该消费者认为,此次新规出台对电动三、四轮车市场的道路安全和市场规范将起到积极作用,“规范很有必要,但需长期有效落实”。
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北京警方查处电动三、四轮车逆行、闯红灯、乱穿道路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4.5万起。2022年,北京共发生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交通事故131起、死亡138人。
“这些数字不仅是一种警示,更为驾驶者敲响了警钟”,一业内专家指出,根据“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安全无小事,尽管违规电动三、四轮车存在安全隐患众所周知,但依旧有不少用户存在侥幸心理,如不及时管控将酿成更多严重事故。”该业内人士表示。
“新旧交替”困扰“老人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规实行的意义得到广泛认可的同时,不少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对于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以后不能上路的问题“犯了难”。6月26日、27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老年消费者的难题主要集中在缺少替代出行工具、老旧车辆处置难、驾驶资格受限等方面。
“岁数大了,骑不了两轮电动车,有一辆三轮或者四轮电动车,平时去医院、买菜都很方便,以后不让开了,还不知道有没有其他适合的出行工具。”家住北京大兴区高米店街道,年近七旬的消费者王大爷表示,虽然电动车品牌频出新款,但适合老年人驾驶的车型少之又少。家住北京西城区西直门的另一位老年消费者则表示,根据相关要求,符合规定的电动三轮车(即列入工信部产品名录的车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上路,如要有北京市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10个区的户口才能办理京B牌照,且需要考取摩托车驾驶证,同时六环路(含)以内禁止行驶。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没有适合的“替代品”外,不少消费者表示,对家中现有的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不知如何妥善处置。“虽然北京市区不让上路,但很多其他地方还可以,目前不少电动车销售商家推出了二手三四轮车的回收业务,可以把回收的车卖到其他允许上路的省市。”走访中,一位电动车品牌经销商告诉记者。
“这车到了年底就不让开了,在咱们这儿卖也没人要,车行倒是回收,可是给的钱基本上就是废铁的价儿,还不如放家里看着玩呢!实在不行,我打算找时间去廊坊看看有没有人要。要是国家能回收就好了,也省的被车行坑。”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王大爷说。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持有上述观点的老年消费者不在少数。
电动车市场应“规”而变
新规的即将出台不仅改变着消费者的使用和购买需求,也让市面在售的相关产品种类发生明显变化。6月25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电动车品牌店了解到,不少原本销量不错的电动三四轮车如今已不再售卖,符合新规的三轮车种类和销量骤减,且价格相差悬殊,同时电动两轮车的销量不俗。
6月24日、25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区的雅迪、小牛、小刀、爱玛等多家品牌电动车销售店看到,目前在售的四轮电动车已销声匿迹,符合上路标准的电动三轮车寥寥无几。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金沟河路、石景山区鲁谷街道、丰台区正阳大街附近的多家电动车品牌销售店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不再售卖电动三、四轮车。对于不再售卖的原因,店方表示,主要原因为,除规定的郊区区域外电动三轮车不能在城区上路,让城区消费者需求大幅降低。
在北京市丰台区南宫附近的小牛电动车品牌店内,记者看到,目前仍有少量三轮电动车在售。其中,带棚电动三轮车标价最高达到2万元,不带棚的电动三轮车价格主要集中在三四千元。店主表示,不带棚电动三轮车相较于带棚产品,在空调系统、电池蓄能等方面有所差异,但速度相差不大。同时该店主也坦言,不少原本使用三四轮车的消费者已将电动两轮车纳入备选,“两轮电动车以后将是店内的主要销售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规定要求消费者需考取摩托车驾驶证并有资格取得京B牌后,才有能购买符合规定的“新电动三轮车”,这让不少有实际使用需求的老年消费者望而却步,同时也让一些商家嗅到了“商机”。在北京一家雅迪电动车品牌店内,店主表示可提供“代办业务”。“一辆新电动三轮车的价格14000元左右,上牌价格1500元,城区户口找公司办郊区车牌需要再加2000元,这样办下来大约需要17000元。”该店店主表示。
对此,在电动车行业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董海燕表示:“尽管禁止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上路是对电动车出行规范的综合施策,为规范合理出行提供了更加扎实的保障,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予以关注。”但其也坦言,尽管“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存在“成长的阵痛”,但电动车厂商更应在关键时期严格执行并落实新规,不应在资质办理、产品交易等环节发生违规行为,并抱有侥幸心理。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切实有效解决新规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痛点,确保消费者公共利益最大化,并有效推动新规决策部署的落地有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