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明:我国将有10亿人生活在城市,要节水优先调水为辅|“致知100人”第48期
搜狐财经联合《经济》杂志系列访谈——“致知100人”第48期(点击进入专题)
本期嘉宾:著名水文水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昌明
刘昌明是我国著名的水文学家,是我国成因水文学和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测的开拓者。
六七十年代,为了满足西北地区的桥梁、涵洞设计的需要,刘昌明在西北主持进行小流域洪峰流量的研究,参与了吐鲁番-库尔勒线、青藏铁路等多条铁路线路的设计生产工作。小流域暴雨径流计算项目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奖。
在接受搜狐财经和经济杂志的独家访谈时,刘昌明回顾了他一生的研究历程,并对当前中国城市水问题进行了剖析。
目前我国城市的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而未来将有十亿以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刘昌明呼吁每个人都树立起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刘昌明曾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风险调研工作。他认为,调水不是解决中国城市用水问题的唯一途径。“一定要搞节水优先,调水作为辅助手段。”他说,“现在全国的污水排放量三分之二是生活污水,如果每个人都能少排生活污水,总量排放便会减少。”
随着人们节水意识的不断增强,他相信未来我国用水量将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这取决于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度,我估计和人口零增长是同步的。”刘昌明说。
著名水文水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
搜狐财经&经济杂志:从苏联回国后,在西北地区工作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做了很多研究,当时的背景是什么?
刘昌明:这和科学院当时的制度有关系。年轻人毕业后有尊重老先生的传统,即要拜老先生为师。我当时拜了黄秉维和郭敬辉为师。
他们给我定了一个研究方向,指定我专门研究径流形成过程。我是从实验着手研究径流形成的,那时在黄土高原正好有关于水土流失问题的国家项目,所以我们就设了一些实验站,一场一场地记录每次降雨各要素的变化。
我的第一个题目是研究森林对径流的影响,即森林水文效应。最后我将得出的结论发表在学报上面,题目是《黄土高原森林对年径流影响的初步分析》。这篇文章成为业内比较知名的一篇经典文章。
搜狐财经&经济杂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满足西北地区的桥梁、涵洞设计的需要,您被派往西北进行小流域洪峰流量的研究。您能否回忆下当时的经过?
刘昌明:1969年春天,我国提出要支援几内亚到马里的铁路建设。铁道部想先在国内找到和几内亚-马里线的自然条件相符合的地方,先修建一条铁路。阳平关到安康这条线正好和几内亚-马里线相当。我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留学生,所以就派我到去了。
修建铁路主要有三个任务,一个是路基设计,一个是站房设计,还有桥涵设计。我们主要负责桥涵设计。在西北工作的6年间,我们转战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和新疆,满足了我国大规模西部铁路的生产设计需求。
第一条线是阳平关-安康线,第二条线是西安-侯马线,第三条线是西安-延安线,第四条线是西安-中宁线,第五条线是兰州-乌鲁木齐线,第六条线是吐鲁番-库尔勒线。当时给吐鲁番-库尔勒线取了一个代号,叫101线。
70年代初,我国提出修筑青藏铁路的计划。这是我参与建设的第七条铁路线。从西宁到拉萨,一共两千多公里。青藏铁路很高,路基都在4750米以上的高度,是世界第一的铁路高度,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励了一批项目,我们的项目(小流域洪峰计算方法)也包含在内。
搜狐财经&经济杂志:改革开放后,您的研究领域和经历是什么?
刘昌明:1977年后,科学的春天来临。作为青年科学家,我被选中参加全国自然科学规划,那时就提出来搞南水北调。我接着开始做南水北调工程,研究它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然后,我觉得调水不是解决中国水问题的唯一途径,所以我搞了华北平原节水农业的技术研究。
从90年代末开始到现在,我更多关注的是生态水方向的研究。
搜狐财经&经济杂志:关于目前中国用水的概貌,您可否做一个简单介绍?
刘昌明: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上并不少,但是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一百名开外。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而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其中水资源的问题显得特别突出。
我们现在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们大概有600多个城市,大概有400多城市都是一定程度上的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有100多个城市,大大制约了现代化建设。
中国用水情况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方面就是污染问题,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水问题。污染蔓延的速度大于我们治理的速度,所以危机四伏。第二个问题,许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的地下水存在过度开采的问题。
搜狐财经&经济杂志:城市用水问题的重要性是什么?
刘昌明:我们可以预测,中国未来有十亿以上人口都将在城市里生活。
因此研究城市水问题首当其冲。人不能三天不喝水。此外,城市生产也需要水。
搜狐财经&经济杂志:现在我们都倡导节水社会,关于水文化建设,您有什么思考?
刘昌明:现在我们强调生态文明,是绿色文明对黑色文明的反思。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都要同水文明结合起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既要社会的现代化,同时也要使生态环境不受损害。
搜狐财经&经济杂志:如何解决中国当前存在的水问题?
刘昌明:理解中国水问题的核心,要清楚一点:中国的用水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我们未来对水资源的消耗有可能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未来中国的生态建设,一定不能对我们的自然资源采取掠夺的方式,要实现良性的水循环,不要让水循环越循环越少。
未来中国的人口可能会实现零增长,因此用水量也可以零增长,甚至可能是负增长。实际上,西欧、日本、美国的用水量都实现了负增长,这不是空话。我觉得中国未来的用水量一定会平衡在某一平衡点上。什么时间能到达?这取决于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度,我估计和人口零增长是同步的。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需水管理和耗水减少。所以我提出要向蒸发夺取水资源,向大气蒸发夺取一部分资源。因为蒸发是自然现象,耗水则有无益耗水和有益耗水之分。
节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定要搞节水优先,调水作为辅助手段。调水是一种别样的手段。节水和调水是并行的,不能单纯只调水不节水,也不能单纯只节水不调水。海绵城市不能解决水源的问题。
搜狐财经&经济杂志:与美国、加拿大等国相比,我国总体的调水量并不大。您觉得中国通过调水解决部分城市的缺水问题的潜力还有多大?
刘昌明:原来我们强调长江的潜力很大,因为长江和黄河的水量相差十九倍,这意味着一条长江的水量约等于二十条黄河。
从水量来说,中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少。但从兰州作为中心点画一条线向西看,有水的地方就是雅鲁藏布江。现在雅鲁藏布江的潜力相当于六条黄河。但是雅鲁藏布江是很多东南亚国家的水源地,所以在国际关系上面临着很大障碍。
同时,我觉得小规模的调水工程还是可以的。小规模的调水工程不会引起大的生态问题。我觉得可以将LID(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概念扩充到节水和调水领域。
搜狐财经&经济杂志:当前中国水污染方面是什么情形?
刘昌明:我国水污染的情况很严重,现在全国的污水排放量大概是七百亿吨,其中三分之二是生活污水,三分之一是城市工业污水。
我觉得全民应该增强水源保护意识。如果每个人都能少排生活污水,总量排放便会减少。
一些工业污染是致癌的。对于什么疾病和什么污染物有关,这个方面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污染治理需要很多信息。大数据对于污水治理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像我所在的大学,也正在开展水污染的大数据系统平台的建设。
搜狐财经&经济杂志:您对中国水科学的发展有什么期望?
刘昌明:我从九十年代开始注意到世界水文学科的最新动态。1998年,英国最有名的老牌国际水文所改名,改成了“生态水文研究中心”,这一改成了里程碑。从那时开始,生态水文研究成为学科的主流。
生态水文学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因为它适应了中国在本世纪中期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我相信,我们在本世纪中期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生态水文应该是要负起这个使命的。
(搜狐智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搜狐财经与经济杂志联合打造的“致知100人”系列访谈。)
对话高西庆:中国股市赌性大,但不是赌场|“致知100人”第38期
梁建章:应通过奖励现金或房子降低家庭生育负担|“致知100人”第39期
邬贺铨:苹果谷歌的生态并非不可逾越,工程科学不能造假|“致知100人”第40期
对话常修泽:穷人不能再穷,富人不必出走,中产必须扩大|“致知100人”第41期
对话张军:政府和市场之间要有“三八线”,深圳是表率|“致知100人”第42期
贾康:在大城市用房产税取代调控,应探讨开征遗产税 |“致知100人”第43期
章华妹:当首位个体户很激动,温州商人能成功在于不怕苦|“致知100人”第44期
陈光中谈刑诉法:法治灵魂是公正,疑罪从无原则来之不易|“致知100人”第45期
钱于军:外资机构投资者入市,可减少A股市场割韭菜现象|“致知100人”第46期
温元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让全球最优秀公司到中国上市|“致知100人”第47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