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礼:金融开放有利中国保险业发展,预计未来我国将成全球最大保险市场
搜狐财经联合《经济》杂志系列访谈——“致知100人”第88期(点击进入专题)
本期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周延礼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行各业都面临生产经营上的困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保险业也深受影响。保险业在这次疫情中如何化危为机?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商业保险的顶层设计,发挥保险行业“社会稳定器”的功能?搜狐财经就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
数据显示,保险业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72万亿元,同比增长6.46%。保险业总资产2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0%;行业净资产2.57亿元,同比增长11.81%。
周延礼表示,在经济金融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保险业在总资产和净资产两个方面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实属罕见。我想下半年还会继续延续这样的态势。”
“这次疫情对保险业务直面冲击不小,但影响是短暂的。”周延礼认为,疫情不会改变保险业整体持续增长的趋势,反而能激发保险业的发展动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目前,《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等重要法规已完成修订并发布。
周延礼表示,受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影响,继续对外开放,维护我国外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稳定是首要任务。“可以预期,随着中国保险业开放进程加快,外资将在中国保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市场将形成中外资保险公司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和谐发展,取得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展望未来,周延礼表示,金融高水平的开放有利中国保险业发展,预计未来我国保险市场将成全球最大保险市场。“虽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预期未来两年保险需求仍将保持强劲。未来两年,中国将是全球寿险和非寿险保费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搜狐财经对话周延礼
以下为访谈精编:
搜狐财经:您如何看待我国保险业上半年的发展情况?保险业接下来有哪些新的增长点,今年的保险业务可能会实现怎样的增长?
周延礼:今年保险业前6月实现原保费收入2.72万亿元,同比增长6.46%;保险行业总资产2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0%;行业净资产2.57亿元,同比增长11.81%;
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受到疫情严重影响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我国保险市场的潜力巨大,保险业的韧性和抗风险的能力得以体现。
特别是在非接触经济环境下,保险业及时调整展业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化,扭转了业务下滑的颓势,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的保费增长率正增长。保险总资产12.7%和净资产11.81%都保持了双位数增长,实属罕见。我想下半年还会继续延续这样一个态势。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首次突破20万亿元,达到20.13万亿元,增幅也呈现高速增长达15.89%。在经济金融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能有这样的成绩单是可圈可点的。
尤其是保险资产配置效果稳健,具体看资产组合:债券占34.63%,银行存款占13.99%,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占13.33%。其他类投资占38.05%,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及地方经济发展项目等,对稳定经济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保险资金的重要作用。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很多行业面临生产经营上的困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保险业也深受此次疫情影响。鉴于保险业的资产质量和效益状况,我认为这次疫情对保险业务直面冲击不小,但影响是短暂的。疫情不会改变保险业整体持续增长的趋势,反而倒逼保险业转换发展动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有助于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
疫情过后,我相信随着我国居民和企业风险意识逐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保险功能作用的认识还将进一步加深,将会进一步拉动保险保障需求持续增长,我对下半年的保险业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搜狐财经:新冠疫情发生后,民众对保险的需求也有所增长。您认为我国在保险供给上还有哪些不足,保险业应该扩大哪些领域范围的服务?下一步应该研发哪些新的产品?
周延礼:此次疫情对保险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是对业务营销的冲击,机遇是保险意识提升带来的机遇。
比如,疫情为健康险短期突破和长期发展提供了动能,并将进一步倒逼保险业回归保障功能;疫情让潜在的保险客户对健康管理及风险保障的意识有了明显提升,激发了他们投保的意愿。若保险机构把握住发展契机,及时调整业务发展策略,运用线上线下融合营销的方式、将是这场危机中的最大“机遇”。
虽然保险提供的重大疾病、健康保险、医疗保险产品不少,但与我国14亿人口所需的保险保障相比,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并不多。加之商业重大疾病、医疗、健康保障的覆盖面不足,特别是在应对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以及由此引发的家庭收入损失、大额医疗支出等风险保障上,保险业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一是用足用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适时扩大相关保险产品范围,让国家对健康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二是商业保险机构要提供包括医疗、疾病、康复、照护、生育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
三是商业保险机构要把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健康保险保障范围,支持医学创新和健康产业发展;开发与癌症筛查、诊断和治疗相关的产品,服务国家“癌症防治实施方案”。
四是商业保险机构要加快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研究开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补偿保险,化解医疗风险、减少医患纠纷。
这些保障缺口既是当前存在的痛点和难点,也是保险公司拓展市场的潜力和方向。要力争实现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发展目标,真正成为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民生、促进消费和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搜狐财经:银保监会7月17日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保险公司权益投资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保险公司权益投资的比例上限从30%调整到45%,这一规定对于资本市场将产生哪些影响?保险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防范和化解哪些风险?
周延礼:《通知》的发布有助于保险资金更好更精准地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保险公司尤其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自主运作空间将得以加大,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弹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强,最高可占到上季末总资产的45%。总体来看,《通知》发布可以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更多股权性资本性投资,对市场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
除了实施差异化的比例监管、还体现了“有多少资本作多大生意”的商业理念,强化了对偿付能力不足、经营业绩不佳的重点公司在资金运用规模上精准监管的思路。
对于防范风险,《通知》在引导保险公司开展稳健投资,切实防范投资风险都提出了监管要求。
在投资理念方面,保险公司应当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审慎投资原则,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配置策略方面,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上市和非上市权益类资产风险特征,制定不同配置策略,强化投资能力建设;同时,保险公司还要加强投后管理,严格遵守资产分类的监管要求,按照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因子,准确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还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在偿二代和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框架下,持续强化分类监管机制,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监管模式,支持保险公司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搜狐财经:我国保险公司已经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二大长期机构投资者。您认为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在监管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险资入市对资本市场有哪些促进作用?
周延礼:目前,保险公司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优化投资者结构、稳定资本市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新《证券法》实施后,保险公司将面临新的投资机遇,需要不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在审慎监管原则下,赋予保险公司更多自主权,对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资产匹配状况较好的保险公司,允许开展更多的权益类资产投资。
可以通过研究制定保险资金运用分类监管指标体系,支持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保险机构,运用更多市场化手段,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积极开展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各类投资。
保险机构要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和来源稳定的优势,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对企业复工复产的长期融资支持。通过股权、债权、股债结合的方式,为重大工程项目和企业提供长期融资支持。
二是积极应对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全力参与符合国家导向的投资项目,强化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增加资金供给,提升资金运用效率。
三是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服务力度。开发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组合类产品,提高支农支小投资力度,探索保险资金深度参与服务普惠金融路径。
四是加大对健康、养老等社会服务领域投资力度。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健康、医疗和养老等上下游产业服务的力度,满足社会多元化养老需求,积极参与养老金等第三支柱建设。
搜狐财经:7月21日,银保监会下发《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监管主体职责改革方案》,划分了银保监会直接监管和银保监局属地监管两类财险、再保险公司,并进一步厘清了银保监会和属地银保监局之间的监管职责分工。您认为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周延礼:《方案》的印发是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具体措施,实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改革,不仅会激发保险市场的活力,而且是统筹监管资源、形成上下联动监管合力的综合施策。
预计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监管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行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银保监会和银保监局厘清分工,明晰职责,各司其职,权责对等,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
搜狐财经:我国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商业保险的顶层设计,让商业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衔接,发挥保险行业“社会稳定器”的功能?
周延礼:近一两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有关养老、医疗、农业、健康保险等方面文件,以及银保监会与各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有关保险业改革发展方面的文件,都是完善商业保险的顶层设计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文件。
从养老健康领域看,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持高速发展,产品种类日渐丰富,服务范围不断拓展。2019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赔付支出2351亿元,同比增长34.78%,并为参保群众积累了超过1万亿元的长期健康保障风险准备金,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养老保险领域,下一步要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扩大商业养老保险领域开放,引入国外成熟的养老保险业务经营和养老金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保险业经营水平。同时,要强化养老保险基础建设,引导市场主体在产品定价、风险管理、资产负债匹配、长期资金管理等方面加强经验交流。
此外,保险业要优化产品供给、改善销售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保费相对低廉、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贴心的产品和服务,重点在老年人需求较为强烈的疾病险、医疗险、长期护理险、意外险等领域进一步增加产品供给。
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养老人群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无论在财税政策、还是保险产品定价都要立足于减轻养老人群的经济负担,使未来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惠及更多的老年群体,提高他们的养老待遇水平,实现从“健康养老”到“富足养老”转变。
搜狐财经:保险业在中国整个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随着保险业进一步开放,将对我国的保险市场带来怎样的改变?
周延礼:近年来,中国保险业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推进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2018年4月以来,银保监会先后对外发布了3轮共计34条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措施,其中涉及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措施14条。包括放宽和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宽总资产、经营年限、股东资质等方面的限制、扩大业务范围等。
受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影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抬头,纵观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对外开放,维护我国外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稳定是首要任务。
当前,外资持续对中国保险业加大投资力度,显示了外资对中国保险业长期向好发展的信心。2019年,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057.26 亿元,市场份额7.17%,同比上升0.98 个百分点。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13592.21 亿元,增长28.20%,占比6.61%,同比上升0.83 个百分点。可以预期,随着中国保险业开放进程加快,外资将在中国保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大家可以看到,三轮金融开放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外资保险机构将结合自身业务和经营模式,用好这些政策红利,促进自身在华发展。同时,外资应当将其自身发展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找准用力点,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回顾自1992年外资保险机构来华发展以来,首先带来的寿险代理人制度,拓展业务迅速得到保险同行的赞许,营销员展业方式还将对中国保险寿险业务增长发挥促进作用。
中外保险机构同场竞技,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保险市场主体结构,推动形成中外资保险公司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局面。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引进外资成熟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专业技术,推动中资保险企业改革创新,从整体上提升中国保险业的竞争力。截至2019年底,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057亿元,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1.36万亿元。外资保费收入和资产规模的显著增长,有效提高了中国保险业的资本存量。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业监管框架,提升监管有效性。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三位一体”的保险监管体系。随着保险业对外开放进程加快,保险监管也将从注重数量型限制向注重审慎审查机制、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展望未来,我相信外资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市场份额将会继续提升,业务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市场将形成中外资保险公司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和谐发展,取得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搜狐财经:展望未来,您对我国保险业未来的整体发展有哪些期望和建议?
周延礼:当前我国经济正呈现出强劲的回升态势,要进一步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经济稳步回升势头。我国保险市场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10-15年,中国保险业发展仍然值得期待。
2019年,中国保险业稳健经营、不断发展,巩固了其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的地位。保费4.26万亿(约6070亿美元),但是目前中国的市场规模仍不到美国(16525亿美元)的40%。差距意味着发展潜力和空间,也是发展的动力来源。
未来中国保费增长的驱动因素将有信息科技创新、经济数字化、城市化进程、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港建设、雄安新区、5G为代表的新基建、国家新兴战略新兴产业等。
金融高水平的开放有利中国保险业发展,预计未来我国保险市场将成全球最大保险市场。但是,中美贸易摩擦,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全球保险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对于我国保险行业来说,这会是个巨大的挑战。
虽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我们预期未来两年保险需求仍将保持强劲。未来两年,中国将是全球寿险和非寿险保费的增长最大贡献者。
目前,我国保险业正面临着信息技术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变过程中,保险科技正在重塑保险服务。数字技术拉动保险业数字化能力提升,保险数字化将促进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保险保障缺口、空间巨大,预计数字智能化将帮助行业真正解决保障缺口的问题。至少在保险行业内,我认为经济数字化将带来很多机遇。
预计未来五到十年内,保险科技公司可能会在国际保险业界拥有领先地位,但却难以实现跨境运作是大家普遍担心的痛点,尤其是在全球范围采用再保险方式分散风险应该是一个选项。如果保险公司只能专注单个国家市场,则无法充分实现分散风险的目标,风险累积结果不但影响公司的偿付能力,而且结构性风险巨大。
因此,至少从经济角度而言,每个国家应该确保有基本的保护数据隐私安全的措施,网络空间安全保险推行应是当务之急。并遵守类似20国集团等国际公认的监管框架,促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保险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化。
总结来说,加强我国经济金融韧性能力,应对“灰犀牛”式风险是我们的共同任务。从保险行业来看,既要把握好行业风险演变的新趋势,也要把握好科技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切实防范“黑天鹅”式的风险,发挥好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确保国家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搜狐智库:聚集学者与企业家智慧,把脉经济趋势。如有意投稿或联系现场报道、访谈、节目合作事宜,请发邮件至zhikucaijing@sohu.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