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灏:美国通胀预期已经起来了,人民币未来会保持升值
本期嘉宾:洪灏,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
访谈编辑:刘时姣
搜狐财经联合《经济》杂志系列访谈——“致知100人”第98期(点击进入专题)
2020年是动荡的一年,全球经济疲软,如何看待当前国内经济复苏态势?如何展望四季度和明年经济走势?怎样评价疫情爆发后各国货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搜狐财经就此对话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洪灏。
洪灏表示,三季度的GDP增速总体上是非常健康的,市场领先于经济,市场也反映了三季度经济改善的势能在不断加速。
对于有些人认为GDP增速低于市预期的看法,洪灏强调,不必太纠结于预期数据本身,疫情期间的变量有很多,因此对经济增速的预期产生本身就是有瑕疵的。
“对于做市场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看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增速的边际修复速度,另一个是对未来经济的展望。应该看到的是今年前三个季度由于我国对疫情的良好控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不断改善,并且经济复苏的势能将会持续到四季度甚至到明年上半年。”
面对此次新冠疫情的冲击,各国都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美国从2月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措施,包括快速降息至零、重启量化宽松等。新发美债的主要购买者是美国国内投资者以及美联储,直接导致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在短短三个月里扩大了一倍。
洪灏对此说道:“有些人觉得美国从2009年开始实行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 10年间力度一直不断,但却没有看到美国经济通胀,所以美国现在也不会有通胀,这样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
“很难想象这么大力度的实际刺激不会引起美国通胀,” 洪灏表示,多增的财政赤字直接变成现金支票被运用到实体经济里,导致美国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达到20%以上,这是美国战后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
洪灏被彭博誉为“中国最精准策略师”,曾准确预测了2013年中国“钱荒”市场的暴跌和反转,2014年中至2016年中中国股市5000点泡沫的始末,其个人首部力作《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也在近日推出。
当被问及成功预测的经验时,他表示,预测本身是一门艺术,当我们在做预测时,你不能假设你的预测一定是正确的或者一定会发生,我们预测的是一个概率。
“除了对于市场数据的分析,模型的构建,逻辑的推理之外,其实必然还有一定运气成分,所以我觉得精准预测师的称号是徒有虚名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跟大家分享预测的方法和逻辑,用市场中实际案例去论证我们以前预测的模型和方法。”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 洪灏
以下是采访精编:
搜狐财经: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三季度经济数据,GDP增速4.9%,高于上个季度的3.2%, 但是有些人还是认GDP低于市场预期,您是怎样看待的?
洪灏: 其实我觉得三季度的数据大家不用太纠结,因为你要看的并不是这个数据相对预期的本身。我们现在的全球市场和全球经济仍然处在疫情期间,变量有很多,因此对经济增速的预期产生本身就是有瑕疵的。
对于做市场的人来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看两个东西,一个是经济增速的边际修复速度,另一个是对未来经济的展望。
应该看到,在今年的前三个季度以及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不断改善。从一季度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出现一个历史性的负增长,到第二季度开始转正,第三季度进一步显示我们经济复苏的动能,我认为这个势能也会持续到四季度甚至到明年上半年。
搜狐财经:您觉得当前经济还存在哪些隐忧和问题吗?
洪灏:每一个国家的经济都有很多的不足,我觉得中国的经济时至现在,它的修复势能还是在加快的。现在要看到的不是我们经济本身的挑战,而是中国经济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和劣势。
很显然我们的优势在于对疫情的良好控制,以及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各个主要产业的快速恢复,我觉得这些反而是更重要的,而不是过分去纠结有什么不足。
搜狐财经:面对疫情的冲击、金融市场的动荡,各国都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您如何评价国内当前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您认为今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否还要继续加大力度刺激需求?
洪灏:货币和财政的力度取决于国家对疫情的控制程度,各国进行量化宽松政策,都是为了给予受疫情影响下的经济一定的支持。我国现阶段采取的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比较谨慎的货币政策,用适当的财政赤字去补贴经济里需要帮助的部门,我觉得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从前瞻性来说,如果我们认为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疫苗会出来,整个疫情会继续得到有效控制的话,其实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并不会出现对中国经济造成刺激过度或者刺激不当的情况,毕竟我们看到经济在不断复苏。
搜狐财经:美联储从2月、3月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措施,包括快速降息至零、重启量化宽松等等,您觉得在这样的货币政策刺激下,美国通胀是否会大幅上行?
洪灏:今年以来,我们看到美国进行的量化宽松基本都是以财政为主导的,且财政刺激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新发美债的主要购买者是美国国内投资者以及美联储,这直接导致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在短短三个月里扩大了一倍,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现象。
有人说,美国从2009年开始实行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 10年间量化宽松的力度一直不断,但没有看到美国经济出现通胀,所以美国现在也不会有通胀,这样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
我们要看到的是,现在多增的财政赤字是直接变成现金支票被运用到实体经济里去的,去支持人们的生活费,去放贷给中小企业,甚至有一些债务豁免等,因此导致美国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达到20%以上,基本上是美国战后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很难想象这么大力度的实际刺激不会引起美国通胀。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美国经济的通胀预期已经起来了,同时我们看到工业金属的现货价格以及黄金的价格也已经起来了,这些迹象都表明通胀的预期在不断的升温。一般来说,预期升温加上货币供应的增加,会最终导致社会产生实际通胀。
搜狐财经:您在新书《预测》中提到,当前美国社会是90%的底层人群获得50%的国民收入,同时10%的顶层人群也获得50%的国民收入,您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造成贫富分化加剧的原因有哪些?
洪灏:这个现象并不是今年产生的,在过去40年里,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现象一直在不断扩大,到今天达到了历史的极端。
造成这个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劳工的薪酬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
劳工获得的回报在产出的占比里越来越小,去年生产10单位的产品获得一美元工资,而今年生产100单位的产品获得两美元工资,这势必会造成通缩的压力,劳工的剩余价值在不断被剥削。如果劳工没有拿到剩余价值,那么这个额外价值一定是被雇佣阶层或者说被富有阶层得到的。
利率不断走低,而经济回报在不断走高,在这样的社会里,控制资本的人所获得的回报一定比输出劳力的人获得的回报要高很多。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这样的一个局面,而且这个局面也在不断的扩大。贫富差距悬殊直接导致整个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比如今年在疫情后爆发的黑人运动等。
搜狐财经:近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您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升值空间还有多少?
洪灏:我觉得最根本的逻辑就是中国经济和利率环境的相对强势,中国的国债收益率是远远高于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整个大背景是美元相对于欧元和新兴市场货币都是在走弱的,美元已经运行到一个长周期的高点在开始往下走,因此我们不会太意外在未来五到十年里看到80以下的美元指数。
相对于美元的弱势,人民币也会继续保持强势,当然要注意不是一条直线的升值,中间肯定是有波动的,但是我觉得随着资本的流入以及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人民币升值的背景是比较充实的。
搜狐财经:如何理解价值投资?当前价值投资面临哪些困境?
洪灏:价值投资是买入一个比实际估值低的资产,然后等待资产的价值逐渐被市场认可的一个过程,其实所有的投资归根到底都是价值投资。就算你是一个成长型投资者,在你投资成长板块时也要进行估值计算,只有在计算的估值和愿意出的价格之间产生巨大差异时,才会更好地实现未来的收益。
价值投资的概念很简单,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因为价值投资是最反人性的,这也是为什么价值投资能够给大家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最重要原因,因为能够做到人太少。
价值投资难在坚持,知行合一,你很难在别人都不要的时刻,自己去把价值投资捡回来。每一次价值投资发生的最好时刻都是大家都不想要的时刻。换句话说,市场在大甩卖的时候,其实是最少人想要去买的,大家都想买的时候其实往往都不是最好的买入时机。
搜狐财经:2020年是相当动荡的一年,全球经济疲弱,如何展望四季度和明年经济走势?您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策略有何建议?
洪灏:资产配置一般对应的是3~5年甚至更长周期的操作,不能以一个季度来配置。十四五规划将会对我们中国经济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提出增长的细节,那么这些增长的细节最后也会反映到股票市场上来。
我认为大家没有必要急于出手。如果你有3~5年的时间窗口,那么你完全有条件等这些不确定性出现比较明确答案时再进行资产配置。
搜狐财经:您被称为中国最精准的预测师,成功预测的经验是什么?
洪灏:我觉得预测本身是一门艺术,当我们在做预测时,你不能假设你的预测一定是正确的,或者一定会发生,我们预测的是一个概率。
预测方法有很多,除了通过对市场数据的量化处理,以及量化模型的运行,还要分享市场的结构并进行逻辑的推理,这样去增加自己预测的胜率。
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十年里发生的几个事件,其实你的预测概率是可以接近100%的,比如说2013年的钱荒以及由于钱荒导致整个中国市场下跌的现象;2014年下半年开始,在流动性及杠杆增加的背景下,中国5000点泡沫的形成和2015年6月份泡沫的破灭;以及18年四季度,由于中美经济周期运行产生冲突导致中国和美国市场的下行,这些事件预测的成功概率是非常高的。
除了对于市场数据的分析,模型的构建,逻辑的推理之外,其实必然还有一定运气成分,所以我觉得精准预测师的称号是徒有虚名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跟大家分享预测的方法和逻辑,用市场中实际案例去论证我们以前预测的模型和方法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