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贝格全球联席总裁戴璞:节能、医药、养老、氢能将是未来高景气行业
搜狐财经联合《经济》杂志系列访谈——“致知100人”第119期(点击进入专题)
本期嘉宾: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兼执行合伙人 戴璞
出品 | 搜狐商学院
编辑 | 徐小奇
主编 |王德民
4月22日,在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中国再度明确态度,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完成“碳中和”。早前《巴黎协定》指出,为实现将全球变暖温度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全球需要在2065-207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即碳中和。
所谓碳中和,指将因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通过碳减排等活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量,从而使两方相互抵消,净碳排放量趋于零。而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中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约占总量的32%,减排压力更大。在此背景下,许多高碳排企业纷纷寻求转型,但困难也随之而来。
产业转型会带来金融风险,尤其对高碳产业和企业来说,低碳转型成本动辄上亿,远大于盈利,可能产生不良资产。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对煤电企业贷款的转型风险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未来十年内,新能源发电成本将降至煤电成本的50%以下,煤电价格将被迫下降。这将导致煤电企业财务状况恶化,银行对这些企业的评级下降,融资成本提高。
实现碳中和承诺的途径绝不是单纯减排温室气体,而是要调整组织架构,未来产业链需要重构、重组并形成新标准。
“原材料产业和化工产业最终都会通过创新进行产业转型。”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先生对搜狐商学院《致知100人》如是说。
戴璞对中国产业的转型很有信心。这个转型将从能源产业的改变开始,并慢慢普及至各行各业,改变它们的商业模式。未来,更多企业会考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利润。
作为全球顶级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早已瞄准“碳中和”的风口,为企业提供非常全面的碳排放测量与分析,并帮助客户达到碳中和目标。而作为大中华业务的负责人,戴璞已经在中国生活了7年,对碳中和为中国产业及企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有着深刻的理解。
戴璞表示,未来50年,一些产业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另一些产业,将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环境服务公司、节能公司和能源服务公司会成在未来20年有爆炸性成长,成为碳中和风口的第一受益人。可再生能源公司和投资人也将获得巨大利益,这个需求将一路飙升,不久的将来氢能可能代替天然气。”
“相对而言,能源密集型产业将会面临巨大困难,还有化工产业。建材公司也会面临碳中和的压力,因为生产建材需要消耗大量热能。基本上,虽然所有产业都会受到冲击,但是加工行业压力更大。” 戴璞对《致知100人》说。
他预测,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医疗健康、医药生产、老人护理、康复护理等行业也会有显著的增长,在未来10-20年有不错的投资前景。
戴璞建议中国要在2060年达成碳中和承诺,必须现在就行动。中国过去在能源产业的投资时间较长,一般持续10到30年。比如核能,投资期更是长达60年。所以实现碳中和目标已迫在眉睫。
中国的碳中和目标也会改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戴璞对《致知100人》表示,消费者会越来越注重碳中和,比如会因为碳足迹太重而抵制某个牌子的矿泉水。长此以往,人们会注意循环利用并减少日常垃圾,以此来减少碳排放。
以下为采访精编:
搜狐财经: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哪些行业会获得新的机遇,为什么?
戴璞:首先,为客户寻找节能机会的公司,会成为这个风向的第一受益人,因为能源消耗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首要原因。因此我认为环境服务公司、节能公司和能源服务公司会成为第一批的受益者,并在会未来20年有爆炸性成长。
同时这个风向会给可再生能源公司和投资人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和直接利益。因为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将一路飙升。现在,在罗兰贝格的客户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想从热能,尤其是燃料产能,转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公司。
搜狐财经:哪些产业会面临挑战?
戴璞:现在很多公司都在消费者、利益相关者和公众舆论的压力下开始制定碳中和目标,这个风向会影响整个价值链与供应链。比如,一些没有碳中和目标国家的企业,由于他们向有做出碳中和承诺的企业供货,那么作为供货商,他们也需要达到碳排放峰值,最终实现碳中和。
所以我认为所有产业都会受到碳中和承诺的影响。举个例子,就拿一瓶矿泉水来说,在做出碳中和承诺的国家,因为过滤这些水需要化学原料,所以化工企业也需要实现碳中和,制作水瓶上标签的包装公司和负责运输这瓶水的物流企业也是同理。
一些能源密集型产业将会面临巨大困难,因为他们要想办法抵消产业必须的碳排放。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能源产业,其次应该是化工产业。建材公司应该也会面临沉重的负担,因为生产建材需要消耗大量热能。总体来说,虽然所有产业都会受到冲击,但是加工行业压力可能更大。
对于某些产业,这个目标意味着改变整个商业模式,因为现今的发展方式与碳中和目标无法兼容。在这种情况,碳中和不但意味着要解决碳排放问题,还需要改变宏观的发展战略。因此,在未来五十年间,一些产业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还有一些产业,可能会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搜狐财经:能源及加工产业应如何转型?
戴璞:我认为原材料产业和化工产业最终都会通过创新来达到产业转型。比如在塑料生产行业,将会涌现出更多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生产塑料的创意。很多产业都会收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鞭策,但是与此同时也会出现许多转型的机会。
搜狐财经:中国应如何完成2060年的碳中和承诺,完成产业转型?
戴璞:这个承诺将颠覆中国的经济发展。2030年离今天只有九年,在宏观经济上看,近在咫尺;2060年,虽然不是一步之遥,却也是为期不远。
就像我之前说的,碳排放的第一巨头是能源产业,而能源关系着生活中需要的电力,关系着工业运作所需要的热力和蒸汽。这些能源目前大多由煤电站产出,要想改变对煤矿的依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去发展可再生能源,慢慢将煤电站改成可再生能源发电站。
但是,可再生能源的特性是断续的、间歇的,比如太阳能和风能,只能在晴天和有风的时候获取,所以便需要储存这些电力。我们可以使用水电大坝储存电力,但是这需要建造十年甚至二十年;我们也可以把电力存在电池里,但是电池技术日新月异,现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无论如何,这将会是一笔巨额投资,并且会改变整个国家的电力系统。
过去在能源产业的投资,一般都需要持续十年到三十年,又如核能,投资期更是长达六十年。所以中国要是想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现在就需要行动。
不过我对中国很有信心,因为中国的计划经济和政府对企业的约束力,中国能以非常合理的方式完成这个转型。这个转型将由能源产业的改变而开始,并慢慢普及至各行各业,改变它们的商业模式,并让它们首先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利润。在将来一个产业不考虑二氧化碳排放,那么它的利润也将会变得无关紧要,因为如果它的碳足迹太重,那么消费者会抵制它的产品,最终这个产业将不复存在。
搜狐财经编辑徐小奇对话罗兰贝格联席总裁戴璞
搜狐财经:碳中和对人们日常生活有何影响?
戴璞:中国的碳中和目标也会改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作为消费者,我们会越来越注重碳足迹,比如会因为碳足迹太重而抵制某个牌子的矿泉水。这样发展下去,我们会注意减少日常垃圾和循环利用,以此来减少碳排放。所以中国的目标会改变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搜狐财经:罗兰贝格会根据碳中和这一风向调整产业布局吗?
戴璞:当然。罗兰贝格已经在2020年实现气候中和,我们正在设定更为远大的目标,即力争到2028年实现“净零”排放。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客户提供非常全面的碳排放测量和分析,并且估算其带来的问题。然后使用各种系统性的手段去帮助他们达到碳排放峰值,最终实现碳中和。
搜狐财经:许多国家,企业都在关注气候变化和碳中和。从投资人的角度看,哪些行业更具发展前景?
戴璞:我认为,在这个大环境下有两种行业最有前景。首先是本身不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产业,比如服务业和零售业,他们转型所需的资金比较少,自然压力也就更轻。第二种是服务于能源转型的产业,比如可再生能源、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所有的电气化基础设施产业。
在中国,目前约59%的一次性能源消耗都来源于煤矿,这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二都用于工业生产。这些煤矿一部分是用来供电,另一部分则是用锅炉来产生工业生产所需的热力和蒸汽。在实现碳中和的这个过程中,使用的烧煤锅炉都将逐步实现电气化,或转型成为电气与天然气结合的供能形式。所以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会更看好提供电气化服务的产业,我更看好那些在电力的生产过程中不排出二氧化碳的企业,例如那些把内燃机替换成电机的企业,或是将冶金行业熔矿炉替换成电熔炉的企业,他们本身的生产就直接能实现了低碳甚至无碳。
搜狐财经:除了碳中和外,企业家们还关心什么话题?
戴璞:在今天,整个医疗健康领域都备受注目。这不单单是因为新冠疫情的急迫性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为了解决疫情,已经衍生出了不少新的想法和科技,这将会大大加速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比如制作新冠疫苗而开发出的mRNA科技,除了可以用于新冠,还在治疗其他病毒与疾病上发挥作用。科学家们在这项科技上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这只是众多新科技中的一个例子。
医疗健康行业的数字化也在新冠疫情中获益匪浅,在中国的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被证明大有裨益。
同时,由于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我认为医药生产、老人护理、康复护理等行业也会有显著的增长。还有我之前说过的,能源储存行业,比如锂电池等新兴电池产业也会有蓬勃发展。另外氢能也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氢能很有可能将替代天然气。
这些行业在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都有着不错的投资前景。
搜狐财经:目前中国已经是罗兰贝格第三大市场,大中华地区营收目前已经占到全球营收的10%。未来罗兰贝格在中国的经营目标和投资方向是什么?
戴璞: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即进一步深入地开拓中国市场。虽然现在中国只是第三大市场,但是很有潜力变成罗兰贝格第一大市场。
我们首先会增长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业务,以此对抗气候变化,也向我们的客户提供这方面的建议。其次,为客户公司提升运营与绩效。由于疫情影响,可以投入大量资本支出然后坐等分红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各类公司都急需提高绩效、生产率的方法。
我们现在正加大投资,帮客户寻找优化工业生产、减少支出、增加利润的方法,以此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效率。这两个方面是我们未来的重点投资方向,也会迎来更多增长。
搜狐财经:未来十年罗兰贝格希望达到何种成就?
戴璞:我们当下的目标是在未来10年实现可持续增长,罗兰贝格追求的并不是单纯的体量增长,我们更希望获得客户的认可,并一直保持作为一家独一无二的欧洲基因的咨询公司的地位。
而且我们与中国经济的联系也更紧密,我们在中国三分之二乃至四分之三的业务都是来自于中国本土的国营或私营企业,还有一些是源自跨国企业。
去年,我们在中国的29个城市中发展了我们的业务,不仅包括一线城市,还有许多二三线城市。事实上,这些小城市才是真正的市场,许多消费者从这些城市进入市场,也有许多年轻人在这些地方积累财富,然后慢慢作为中产阶级开始消费。这些才是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真正的目标客户群体,也是我们公司最熟知,最擅长的领域。
搜狐财经:您认为咨询行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戴璞:目前发展方向非常明确,那就是更加注重经营成果。现在许多企业都受到来自美国的管理理念和行业模式的影响。他们一开始会十分看重这些理念,但是慢慢会发现,这些外来的理念虽然有趣,但在海外的环境下更有效,放在中国特有的经济体系和消费市场下,实用性并不高。
中国的经济非常特别,商业模式十分独特,完全可以创造出许多全新的智慧型资本。
搜狐财经:您如何定义人才?
戴璞:咨询行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首先,作为顾问的基本技能,需要具有同理心、上进心,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定量能力,这些均是基础要求。而一个优秀的顾问,需要在这些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能力与个性,比如在其他行业积累的经验,对行业独特的见解等等。这就是我们公司寻找的人才的条件,具有作为顾问的基本能力并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人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