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首富李海仓:48岁被兄弟枪杀,儿子11年败光百亿财产
李海仓是整个山西地区白手起家的代表人物,他生前是山西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是名副其实的民营钢铁大王,曾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山西省工商联会副会长,运城市人大主任。
李海仓为人十分诚实,在经营企业上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独到理念,他是农村土地之中走出来的企业家,更加看重人才的能力和心性,而不是一味的用高学历来选择员工。
“很多人以为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北大,清华等名校毕业的,其实大大多数优秀的企业家大多是在市场之中磨炼出来的。”这句话是著名的经济学家钟朋荣在受邀来到海鑫钢铁总部考察时提出的观点。
这个观点和李海仓的观点不谋而合,从此李海仓更加坚定了自己从能力者中选择员工的想法,海鑫钢铁集团的发展也越来越成功。
1987年初,海鑫钢铁在运城闻喜县建厂,此后几乎是以一年一个新厂的速度发展,14年间,海鑫钢铁用40万的成本创造出了20亿的资产,在当地的规模仅次于太钢。
农村出身的大亨
1955年,李海仓出生于山西的一个农村,从小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也有着一个十分灵活的头脑。虽然家在农村,但是李海仓并没有受制于自己的出身,而是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双手的努力,一定能够创造出财富。
长大后,李海仓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钢铁学院的管理工程系,李海仓非常珍惜在这里的读书时光,他认真学习着自己的专业知识,等待着有一天可以在工作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实力。
有些同学们只想着如何在这里混一份文凭,但是李海仓心中所想的却是如何通过技术进行创业,那个时候的李海仓,就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技术和生产力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1975年,李海仓成为了运城闻喜县东镇川村口的一名工人,他的工作地点是油炸厂,来到工作岗位的李海仓从未抱怨过这份工作的辛苦和劳累,更是每天忍受着呛人的油烟味在这里工作十几个小时。
他跟随着工厂中的老师傅潜心学习,然后在回家休息的时候悉心总结,慢慢的他积累了相当的工作经验,在工厂同期前来的年轻人中十分亮眼。
凭借着在油炸场的优异成绩,李海仓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青睐,他等到了一个提拔的机会,1977年,年仅22岁的李海仓便离开了生产线,成为了闻喜县东川镇村口肥皂厂的厂长。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肥皂厂,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来说,已经一份十分优厚的工作,但是李海仓的人生目标并不只是当一个小小肥皂厂的厂长而已。
48岁遇刺身亡
李海仓在厂长的岗位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看到了陕西省得天独厚的煤矿资源优势,看到了资源与全国链接的重要性。
1987年年初,李海仓筹集到了四十万元的本金,在运城闻喜县建立起了第一个合股经营的洗煤焦化厂,在这片黄土地之上,李海仓建立了起属于自己的“商业大厦”。
海鑫钢铁集团占地3.6平方公里,下设三铁焦化厂,海鑫钢铁有限公司,海鑫投资有限公司,海信轧铁有限公司,海鑫国际钢铁有限公司等七个独立法人企业,最终形成了拥有总资产3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
2003年1月22日上午,李海仓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上班,因为当天的事情非常的多,李海仓陆续接待了好几批不同的客人,在和客人们结束交流后,李海仓便回到办公室休息。
此时李海仓所在的办公室是整个办公大楼的最里间,在这间办公室之外还有一个房间里坐满了新闻记者媒体。
在李海仓回到办公室后不久,所有人便听到了“砰”的一声,那个声音很闷很沉,由于办公室里铺着厚厚的地毯,众人以为是物品掉落而已。
但是紧接着又响起了砰砰的声音,众人意识到李海仓有可能遭遇了不测,一名服务生打开了李海仓办公室的门,却发现他已经被人用枪杀害。
而杀人凶手的尸体也在旁边,凶手是用枪自杀的,经过警方调查,凶手名为冯引亮,是李海仓的发小,这起48岁山西首富被发小枪杀的案件不仅引起了海鑫集团的全体撼动,更是在山西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讨论。
儿子11年败光百亿
李海仓去世的消息令整个海鑫集团的员工们都十分悲痛,在这些员工的心中,李海仓一直是一个爱岗敬业,对员工十分关照的老总,也没有富人身上一贯的架子和作风。
在当地,李海仓的口碑也十分好,他每年都会拿出集团利润的一部分来回馈社会,当地老百姓对他也十分有好感。
冯引亮本是李海仓的发小,他早年间经营不善,做生意连连亏损,却又不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看到发小发达后便要求他为自己投资。
李海仓拒绝之后,冯引亮便掏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枪支向着他开枪。
李海仓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李兆会接手了海鑫钢铁集团,但是李兆会根本就不会经营企业,他上任之后对于海鑫钢铁的经营没有任何头绪,甚至是胡乱投资。
2017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发布消息称,李兆会因为不履行法律文书中的义务,即将被限制出境。2018年11月份,李兆会涉及总计2.16亿的追债纠纷案,被列为了失信名单。
李海仓留给李兆会的不仅仅是整个海鑫钢铁集团,更有着丰厚的资产,这些资产总和超过百亿元,却被李兆会在短短十一年之间就败光。
小结:
昔日的山西首富之子,如今却深陷债务漩涡。李海仓是一个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民营家,但是他的儿子却不思进取,不务正业,最终败光家产后落得这样的下场,昔日的风光都已经葬送在了失信名单之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