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和粟裕,堪称我军双子星,毛主席为何重林彪而轻粟裕?
有一次跟读者朋友聊天,说起来林彪和粟裕,朋友就问了一个问题:林粟都是“战神”级别的人物,堪称我军的双子星,为什么毛主席重林彪而轻粟裕?
当时简单说了一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人的性格决定的,下面再来详细说说。
朋友说“毛主席重林彪而轻粟裕”,其实只是指的建国后,林彪被毛主席树立为接班人,给予了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至高地位,而粟裕,最高职务只是总参谋长,而且在1958年受到错误批判时,毛主席也没有出面为他说话,让粟裕的后半生一直都蒙受着阴影,直到去世10年后才得到了平反。
其实在建国前,包括建国初期,毛主席对粟裕也是非常重视的,一点也不在林彪之下,比如在淮海战役前夕,毛主席把陈毅调到了中野,想让粟裕担任华野总司令,这个职务,是与林彪并驾齐驱的,只是粟裕没有接受。
到了淮海战役期间,粟裕虽然在总前委的地位并不高,上面还有邓小平、刘伯承、陈毅三位老领导,但毛主席对粟裕却是最器重的,与他联系的电报也最多,后来还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到了建国初期,毛主席对粟裕的器重也到达了顶点,甚至超过了对林彪的重视程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件事可以证明。
第一件事,就是让粟裕担任攻台总指挥。
当时,大陆已经基本解放,只有蒋介石偏安一隅,妄图借助海峡天险,把台湾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因此,解放台湾就成了解放军的头号任务。
这个重任,毛主席就交给了粟裕,而不是林彪。
起初,粟裕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个重任,就推荐林彪或是刘伯承,但毛主席没有同意,仍然让粟裕指挥,足见毛主席对他的器重。
第二件事,就是让粟裕挂帅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打响后,毛主席很快就决定派兵出征,并成立了东北边防军,由四野第13兵团为主力,驻扎在东北,随时准备进入朝鲜。
朝鲜战场靠近东北,东北边防军又是由四野部队组成的,按理说应该让林彪挂帅才对,但是,毛主席却点名粟裕,让他挂帅出征。
当然,毛主席也知道粟裕对四野部队不熟悉,就给他配备了两位助手,就是萧劲光和萧华,都是四野的老同志,来协助粟裕管理部队。
可惜,粟裕因为身体不好,遗憾地错过了这次机会。
总之,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对粟裕是非常重视的,甚至超过了林彪,那么,后来两人的地位为什么又发生了逆转呢?
这就不得不说他们两人的性格了。
林彪和粟裕的性格有相似之处,都是内敛低调、不善言辞,但是,两人又有着很鲜明的不同,林彪有心机,喜欢琢磨人,在为人处世上更有手段,而粟裕则无欲无求,一门心思只有打仗,对人情世故很不在行,有时候显得很冷漠。
比如在1929年6月,毛主席被撤销了红四军前委书记的职务,离职休养,负责保护他的就是粟裕。
在那段时间,粟裕每天都跟毛主席朝夕相处,但是,粟裕却没有表现得很热情,三个月过去后,两人仍然是简单的工作关系,毛主席对这个不善言辞的小老乡,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而反观林彪,在毛主席受到排挤时,却能主动去看望他,让毛主席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暖,自然也对林彪刮目相看。
后来,林彪虽然也有好几次反对过毛主席,但整体上还是合作大于分歧,林彪一旦认识到了毛主席的正确之后,还是非常乐意接受毛主席的领导的,这也让毛主席对他很放心。
当过领导的人都知道,下属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候忠诚却是大于能力的,如果没有忠诚,能力越大,威胁就越大,所以,领导最喜欢提拔的不是能力最强的,而是对自己最忠诚的。
在战争年代,粟裕只需要发挥他的特长就行了,不需要处理那些人情世故,但是到了和平时期,不需要再打仗了,粟裕在性格上的缺点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应该说,粟裕是没有野心的,但是他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却数次因为“越权”的事,跟彭老总、聂帅等人闹得很不愉快,最终在1958年遭到了滑铁卢,被撤销了职务。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没有出面帮他呢?除了不适合干涉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毛主席深知粟裕的性格,是不适合在和平时期担任重要职务的,就算是这次帮他渡过了难关,以后也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粟裕被撤职是难免的事。
而林彪,却比粟裕更懂得进退,对那些斗争也看得更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毛主席的指示也把握得很到位。
所以,在毛主席心里,林彪是比粟裕更适合参与政治的,自然也就开始对林彪更加重视了。
可惜,林彪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最终以身死异国的下场告终,而粟裕,却因为远离了风暴中心,得以善终。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林彪和粟裕的人生经历,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参考资料:《毛泽东与林彪》《粟裕与毛泽东、陈毅》《开国将军轶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