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紧盯印度,印度反而说不,外企“坟场”名副其实
最近,又有一个“外企”,遭受了印度政府“杀猪盘”的坑害。
印度官方发文称,中方某企业 涉嫌违反《外汇管理法》,因此被扣押了账户中555.13亿卢比,也就是48亿元人民币。而这个企业去年的净利润才85亿元。这一下最少白干几年。该公司去年也进行了申诉,但从其他外企的受害经历来看,希望渺茫。除了罚款之外,印度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条件,要求该企业的高层,全由印度籍人士担任,否则就是违法。这个做法,怎么和美国如出一辙。
那么这个中企真的违法了吗?
其实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财务报表,印度方面所谓的非法汇款,其实是向其他公司付的专利费。也就是说,这既不是转移资产,更不是“洗钱”,自然不违反印度《外汇管理法》。那么印度这么做,就是为了吞并中企资产。
印度强取豪夺的动机,可能有这么几条。
目前中国科技企业在印度本土处于领导地位,而且准确来说是碾压地位。但是这样的优势对印度政府来说,可能就是一场危机了,一方面,印度本土的制造业实力差,没有政府的保护很容易被外国公司挤兑;另一方面,技术这种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赶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政府就直接“化敌为友”,把外企变成本土企业。中国有技术是吧,那就让我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来给你上上课,让你知道一下什么叫做“技术无国界”。中国有钱是吧,那你这些钱都别想带走,全都给我“交罚款”。“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这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但是印度政府不知道自己在“抢劫”吗?其实他也清楚,但是他就是要做,他要学习美国,建设“有声有色”的大国。只可惜,印度得了美国的病,却没有美国的命。
这种强取豪夺,或许短期内能让印度吸收一部分外资和技术,但是从长期来看,只会让印度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差。
当然,被印度上课的国家也不止中国,像苹果、西门子、三星等等行业巨头,都被印度坑过。在这一点上,印度倒是蛮平等的,平等地“坑害”每一个外企。
很多人都觉得印度、越南甚至是墨西哥,都能够随意复制中国制造业成功崛起的历史,觉得中国制造业优势就是人力成本低,实际上,你拿着中国成功的经历去对比印度,你就会发现,中国崛起的成功基本上是很难复制的。印度连“耕者有其田”这一步都没有完成,连基本的种姓制度都没有瓦解,许多地区的生产模式还停留在小农经济,如何应对外部性风险,更要命的是,印度过度崇尚西方的那一套新自由主义,过早地将发展重心转向了第三产业,让第一二产业地动山摇。最终形成了这种 造不如买,买不如坑 的神奇局面。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从2014年底到2021年底,已经有877家外国企业撤出印度,印度的就业环境如何,这些企业再清楚不过。如果印度霸凌外企的操作持续下去,只能是导致双输的局面,希望印度政府好自为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