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颗卫星或将齐聚太空,如何规避碰撞风险?中科星图胡煜:太空监测、预警是下一步的重点
每经记者:杨煜 每经编辑:杨夏
围绕地球五大圈层,中科星图(SH688568,股价51.22元,187.18亿元)正在其勾勒第一增长曲线的并购路线图,不断扩充公司业务核心概念“数字地球”的想象空间。其中,旗下子公司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图测控”)瞄准的则是外太空领域。
星图测控(NQ874016)主要从事航天仿真、卫星等太空资产测控管理。在未来在轨卫星数量大幅增长的预期下,航天测控管理市场面临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但在现阶段,业内企业仍存盈利挑战。
7月6日,中科星图高级副总裁、星图测控董事长胡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星图测控与业内同行的不同之处在于,公司是从太空监视与管理的层面切入。他认为,未来太空密密麻麻都是卫星、极其复杂,同时资源愈加贫乏,因此对太空的监测、预警、管理会成为下一步的重点。
中科星图高级副总裁、星图测控董事长胡煜。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探索地面站共享运营
2023年以来,中科星图多次在其战略规划中提及赛马机制,表示对“赛马”子公司进行重点培养,支持其独立高速发展,包括走向资本市场。2023年2月,中科星图“赛马”公司之一星图测控率先登陆新三板,最近已进入创新层。
目前,在航天测控管理领域,市场上的活跃企业并不算多。除星图测控之外,据浙商证券研报,国内民营商业测控市场以航天驭星、天链测控等初创公司为主,有初步的营业收入但尚未实现盈利,企业大多处在A轮。
那么,星图测控业绩如何?
据星图测控2022年年报,近两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4亿元和1.4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3485.05万元和5064.78万元。
图片来源:星图测控年报截图
谈及公司的赚钱“密码”,胡煜表示,尽管公司也号称做测运控,但切入点不同,星图测控更多的是在做太空的监视与管理,其余企业更多的是在做链路,例如建设地面站,在卫星经过的时候收发信号、下达指令等等。后者面临的问题在于,“大家无序地建地面站,国外出不去,国内建那么多,所以竞争完之后价格太低。”
星图测控与业内同行业务侧重的不同也体现在客户构成上。据浙商证券研报,在现阶段,星图测控的测运控业务主要以特种领域客户为主,提供太空资产管理、碰撞预警分析等服务。
另一方面,星图测控依然在瞄准商业航天市场。“从整个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来说,未来肯定还是要靠商业航天去带动。”胡煜表示。不过,具体的实施路线可能有所不同。胡煜提出地面站的共享运营,通过软件赋能把地面站“连起来”。
胡煜认为,共享模式下高效地解决问题才有出路。但在实施上,“全国的地面站非常多,通过什么样的平台技术把它们的业务能够串联起来,这里面不是一个管理上的问题,这是一个技术问题。”胡煜坦言,公司正在尝试,但情况也很复杂。
太空监测预警为未来重点
从行业趋势看,未来在轨卫星数量将呈大幅增长之势。据中科星图方面介绍,全球现已提出的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已达十余个,规划的拟发射卫星数量已超五万颗,而截至2022年5月,全球在轨卫星数量为5465颗。显然,未来航天测运控面对的环境将更为复杂。
胡煜直言,当太空里密密麻麻全是卫星,“这个时候随时都有可能碰到。”因此,对太空的监测、预警等一定会成为下一步的重点,同时对技术上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复杂。胡煜认为,未来的测控可能会从单一体制的测控向智能化发展,形成一张“星网”,“有颗星失效了,不管在哪儿失效的,我们很快就能知道;有颗星在北海上空要撞了,我们可能就在这儿去下指令。”
未来测控环境的严峻形势固然需要正视,但翻到硬币的另一面,卫星数量的激增也意味着航天测运控市场的蛋糕更大。据未来宇航研究院分析报告,目前卫星测控实际业务中,监测一颗在轨卫星的包年市场收入约为60-70万元。若国内现有星座在未来7年内完成100%卫星部署,预计卫星测控业务市场规模最高将达到约58.7亿元。
与此同时,航天测控管理的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前沿高科技行业,航天测控管理领域的企业普遍处于技术开发积累阶段。主要企业纷纷引入投资,加大研发投入。
例如,今年6月,航天驭星宣布完成近2亿元Pre-B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航天器在轨运管关键技术研发、航天地面系统关键装备研发和全球航天地面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
星图测控方面,近两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保持在15%上下。星图测控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表示,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市场对航天专业算法、航天任务调度与新兴技术融合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打破专业技术壁垒,才能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