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模型设计思路探讨

明星八卦 明星八卦评论16阅读模式

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模型设计思路探讨

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模型设计思路探讨

构建评价模型

助力企业奔向世界一流

文 · 王嘉 周昊远

《国资报告》杂志2023年第5期

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国资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目标。

“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如何参与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如何评价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工作成果?发展基础中等乃至较差的企业如何响应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工作?”基于上述疑问,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工作向系统建设纵深推动的当下,讨论世界一流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一流企业评价的解题思路

分析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模型,首先应深刻理解世界一流企业,特别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特征。

国际社会对“世界一流企业”的认知探讨

世界一流企业的主体是企业,其形成影响和引领作用的范围在于全球,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地区或者领域。在西方管理学的语境里,“世界一流”并不是一个规范的学术概念,而是植根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具有很强应用性且动态发展的研究议题。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国家或地区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顶层设计,各方对于“世界一流企业”或其关键特征的定义和理解也并不统一,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如麦肯锡指出,世界一流企业有“大、强、基业长青”三个特征:一是要大,在体量上要有足够规模,在行业甚至在全球范围内有显著影响。二是要强,在行业内通过不俗业绩来保持领先地位。三是要基业长青,企业要有在市场风云变幻中屹立不倒的长期性,并在发展中积累长盛不衰的国际声望。也就是说,世界一流企业都具有做大做强做久的共同特征。又如《财富》杂志一方面从规模和影响力建立榜单描画企业,另一方面也从创新能力、产品服务质量、企业管理水平、环保社会责任、吸收人才等5个方面讨论和评价世界一流企业特征。再如,日本企业界普遍以企业组织特点、核心价值观、资源配置、企业社会影响力等4个标准来判定。

总体来看,能冠以“世界一流”的卓越企业通常有能力展现出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在诸多可与竞争对手相竞技的维度上(产品与服务设计、生产工艺、品质控制、经济绩效、客户满意度、社会价值等)都能够形成与众不同的市场竞争力、行业领导力和社会影响力。

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一流企业”的特征凝练

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 “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四个维度十六字特征提出了全面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行动纲领。

十六字特征高屋建瓴且凝练集中,直接表达了对“世界一流企业”特征的理解和建设要求,响应了中国式现代化对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对企业而言,仅仅响应精神并不足以形成强大的发展推进力,需要将其转化为衡量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工作的标准和举措,并积极推动落地生效。

工作层面上,企业需要基于十六字特征的基本框架,结合自身目标定位以及中国企业的发展特色,详细理解上述特征要求,才能将其转化为指导企业具体工作开展的抓手。如《指导意见》中从“技术牵引和产业变革的创新力”“全球竞争力”“现代企业治理能力”“彰显自信和担当的影响力”“优秀企业家的引领力”五方面提出工作要求,为企业在行动层面落实成举措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企业实践对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要求的响应

对比国家要求和外部参考,“世界一流”要求在企业端更加强调“知行合一”,即认知须与实践紧密结合,外在特征理解须转化为可以提升的内在能力,或者可检验的行为(成果)标志。结合十六个字的特征引领,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再剖析:

首先,世界一流企业须具有优秀的综合竞争力。具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世界一流企业普遍表现出较大的规模和持续良好的业绩表现,一方面表现为效益效率领先,对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具有强大的掌控力和优秀的配置能力;另一方面也表现为突出的市场地位,产品服务领先,在行业标准、技术创新等领域引领行业发展,成为公认的行业龙头。

其次,世界一流企业须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主要体现在“世界范围”和“广泛认可”两方面。一方面,世界一流企业需在国际市场中开拓业务,参与竞争,并赢得认可,是企业全球化经营理念引领及实践的产物,不是偏于一隅的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世界一流企业的外在形象是行业乃至全球领袖级的,重视自身社会责任的履行,在服务国家战略、带动社会发展、实现利益相关者共赢等方面表现优秀,在多个方面以其突出的表现广受尊重,而非个别领域的“一枝独秀”。

再次,世界一流企业须具有极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核心竞争力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除部分新兴产业外,很多世界一流企业是百年老店,即便受到经济危机等重大冲击,仍能较快恢复并保持企业相对平稳发展。科技创新方面,世界一流企业掌握该行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能够突破瓶颈制约,在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引领和带动行业不断发展。经营管理方面,世界一流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治理体系,具备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代同行和引领时代进步的自我革新能力,体现出世界一流企业的韧性。

世界一流企业评价体系的设计探讨

企业推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既需要详解特征要求,更需要构建可衡量、可比较、可检验的评价模型,一方面将文件精神、整体目标转化为可衡量的具体指标,为企业落实具体工作并衡量工作成果提供明确的指引;另一方面在不断消弭差距、赶超对象中,真正能起到助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标。

现有评价体系的梳理与借鉴

对世界一流企业的评价体系,一般可以区分为学术和商业服务两个类别。学术类体系一般由高校或者社会研究机构研究产出,采用综合维度、多指标的呈现形式,其结果往往通过学术刊物或者专业会议发表,外部知晓度有限。

相比之下,商业服务类体系多为协会、商业机构评选或评估产出,多以世界范围内公认度较高的“知名企业”“大企业”为主并以榜单、排名形式面向市场,社会知晓度高、讨论广泛。

以较为知名的国际榜单为例,《金融时报》全球企业排名侧重企业市值规模表现、《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侧重企业销售收入表现、斯坦福企业管理排名侧重企业创新能力表现、标准普尔企业评级侧重企业信用评级表现(包括营收、利润、偿债能力等)、彭博社企业评价模型侧重整体上市集团公司表现等。这些企业榜单或排名多数基于相对单一的评价指标而形成,着眼于销售额、市值、信用等级等层面,偏爱规模指标,虽较难客观反映“世界一流企业”多维特征,但优势在于简单易懂,得到了多数企业的青睐。

我国目前对企业评价的体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综合行业领域,有类似于国际榜单聚焦单一指标的排名方法,如“中国企业500强”;也有聚焦细分领域,突出局部特点的评估体系,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不难发现这些评估体系服务的目标不同,直接影响了构建评估架构、选择评估指标的差异。

此外,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地方政府、国资委、研究机构、各级企业等从不同角度思考了评价世界一流企业的维度层级、指标构成及权重分配等问题,但各方认知仍需进一步统一。

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模型的评价维度

世界一流企业的评价模式虽未形成普遍共识,但奔着“世界一流”的目标去,却是所有企业的共有目标。因此,可以从响应和匹配世界一流企业的本质特征出发,识别企业在实际竞争中的特点,进而构建相应的评价维度、评价指标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和参考系等。从科学合理、落地实操等角度看,世界一流企业的评价维度可以分为基础评价维度和延伸(特色)评价维度两部分:

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模型设计思路探讨

从响应和匹配世界一流企业的本质特征出发,识别企业在实际竞争中的特点,进而构建相应的评价维度、评价指标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和参考系等。

锚定一流、强化可比,设计构建基础评价。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模型的基础评价维度是对世界一流企业本质特征的响应,具有全球可比性,可以结合上文对世界一流企业本质特征的总结展开。

综合竞争力方面,世界一流企业往往具有规模经济特点,长期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企业盈利水平和股东回报率相对较高,在所在行业具有较高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因此,可考虑聚焦“效率效益”因素及相应指标衡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侧重评估企业的经营成效。

国际认可度方面,世界一流企业一方面重视国际化经营,且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成效,另一方面具有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在国际上拥有知名度高的统一企业品牌或系列产品品牌,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可设计“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全球化能力”评价维度,从跨国经营表现、全球行业地位、品牌影响力等角度评估企业的综合认可水平。

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与核心竞争力相辅相成,企业通过长期的创新投入、抗风险体系建设以及利益相关者管理来保持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的成长性,通过不断开拓创新,保持规模指标的稳定增长、体制机制的持续优化。因此,可设计“创新能力”评价维度,从企业研发投入及成果转化等角度评估企业科研创新能力。

聚焦创新、突出特色,推动完善延伸评价。延伸评价维度是企业在评价体系的设计及应用过程中,结合行业特点、区域特点以及实现路径的中国特色,对评价模型所增加的额外考量。

中国特色方面,主要可以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国有企业所存在的共性问题”等角度切入,企业应甄别符合企业经营实际的关键要素,在评价维度及相应指标层面对模型进行适当补充,提高评价模型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企业的匹配度。

行业与区域特色方面,则应结合企业特性,设计具有差异性的评价模型,以切实发挥评价体系对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的评价与指导作用。举例来说,根据行业属性的不同,综合服务类企业衡量世界一流的指标体系乃至评价维度相比制造业、工业企业等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制造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研发投入及创新成果转化等指标明确评估,综合服务类企业则可能更注重业态创新、模式创新。

以终为始、因地制宜,以评价补短板、促发展。在落地实践过程中,各级政府、企业应首先结合自身层级与经营实际,明确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定位。如在央企层面,打造具备“走出去”实力,引领新发展模式的世界一流企业以发挥带头作用,同时培育一批追求一流、探索先进的跟进企业。省属企业层面,应分类分层形成由世界一流,准世界一流企业,行业一流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乃至区域一流企业等组成的发展梯队。市属企业及经开区平台层面,围绕创建世界一流的总体追求,立足区域发展,形成以推动地方发展为核心目标的发展格局。

如上文所述,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是一个在市场中不断赶超和动态竞争的过程,国有企业开展世界一流企业创建工作不仅要以评价模型作为落地实施的指导,而且应结合自身创建世界一流的目标定位,选择合适的参考系及对标对象,并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保障评价体系作为动态的衡量系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中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end

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模型设计思路探讨

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模型设计思路探讨

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模型设计思路探讨

左右滑动查看2023年第5期目录

将“国资报告”设为 “ 星标”

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模型设计思路探讨

相关文章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明星八卦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7月10日 04:05: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pbykw.cn/?p=10522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