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经营总结会案例(10)——费用划分
阿米巴经营管理会计是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模式中核心模块,在进行精细化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费用的划分又是关键。
我们接着第9节内容继续往下讲,本次阿米巴经营总结会案例分享内容主要讲阿米巴当月费用的划分。
当月购买的物品计入当月的经费。
一般在进行结算的时候,往往会通过成本计算对成品的库存、手头上的原材料以及工序中的半成品进行成本评价。计算的不仅仅是销售出去的产品,而且还包括半成品、库存、原材料以及人工费等所有成本,然后统计出利润。
但是在月度结算时,我想很少有公司会一一进行盘点,因为这太过于麻烦。大多数公司不会考虑原材料的增减,只是把最终的销售金额减去支出金额得出当月的利润。但是这种月度结算的方法容易造成利润的波动,很难反映经营的实际状况。
阿米巴经营模式要求大家“做月度结算”,我想大多数人也都在做月度结算。但是如果有的月份有利润,有的月份没有利润,或者即使有利润也少得可怜,这样的月度结算也就失去了意义。我想可能大多数企业都是这样的情况,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到底哪个月的结算才是真正反映了本公司的标准业绩,也就不得而知了。
曾经也讲了必须让员工、甚至让临时工看月度结算的内容,并告诉他“因为这里的支出过大所以本月没有利润,因此我们来努力削减这部分的经费”,以此来获取大家的支持。但是,如果月度结算内容出现剧烈的波动,那么大家就无法明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削减经费。
那么,为什么有的月份会有利润,而有的月份却没有利润呢?那是因为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库存都存在“积压”的情况。本月采购了大量的材料,还剩余了许多半成品和库存。那么,这个月从销售额减去上述所有库存的材料费等经费,自然也就不会有利润。如果对半成品等所有的库存进行评价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由于这太过于麻烦,所以要做到这一点确实非常难。
阿米巴经营是这样处理这个问题的。
首先要求各个部门采购自己部门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等,所有当月购买的物品都计入当月的经费。
这样一来或许有人会提出“这种原料会用不完,会有剩余的,把这些全部计入经费有些不合理”。但是,本来就不该采购用不完的东西。
阿米巴经营中有一条“按需采购的原则”。稻盛和夫一直要求大家“需要的东西,应该在需要的时候采购需要的量。因为便宜而集中采购,这种做法是下策”。大量采购确实会便宜,经济学也认为用低廉的价格集中采购材料是明智之举,教科书上也有如此这番的记载。但是,集中采购并非好事。因为如果有足够的材料就有可能出现浪费的现象,用剩下的也只能当废物处理。阿米巴经营模式下的企业就算销售额已经达到了几百亿元,他们依然遵守“按需采购的原则”。
如果采购了现在不用的东西,也会被全部计入经费,这样,大量采购就会导致经费急剧膨胀、出现赤字,出现赤字就带来麻烦,所以只应采购需要的量。
另外,阿米巴经营会计中还提倡尽量不要有半成品。就拿稻盛和夫曾经例举的日式糕点厂的例子来说,如果采购了豆馅儿、砂糖和面粉,就应该尽快制成产品并出货。为了避免在工序中存放,就应该把采购的原料全部制成成品出货。如果采购的原材料与生产出的产品保持稳定,只要规模不发生变化,那么上个月和这个月在生产过程中积压的半成品的量也就能够一直保持稳定。因为这种量的稳定,所以即使对库存品和半成品不进行评价,销售额减去采购的原材料经费得出的月度结算也就不会受到库存品、半成品增减的影响。
稻盛和夫老先生经常例举这样的案例,比如贸易公司、零售公司只要稍不留神,每月的利润就会出现大幅波动。在进行采购的时候,经常发生先收到货,然后再收到凭证这种情况。因为是零售业,所以只要把进的货卖掉就计入销售额。但是,由于没有在当月收到供货商提供的进货凭证,所以也就没有计入采购。结果销售的是成本为零的商品,当月就出现了净赚的利润。相反,到下个月,收到了进货凭证,但却没有销售,结果统计的只有采购,当然也就出现了亏损。
从这个意义上讲,“贯彻一一对应”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物品的流动还是资金的流动,必须要附有凭证。没有凭证就不能动用物品或资金。
经营不善的企业,其每个月结算的利润幅度波动巨大。相反管理到位的企业,其月度结算基本上都非常平稳。这是判断是否是优秀企业的标准。
经营者不能没有哲学思想,其实也确实如此。在今天一开始的时候我也提到了,
但是,只有这些还不够。作为一名经营者,还必须掌握今天所讲的管理会计,至少必须要去设法了解。稻盛和夫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在重视经营哲学方面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学习反映经营结果的会计知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