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他山之石|《论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阅读笔记
原文链接:滕建群 | 论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导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考点,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发表了正式版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使得这两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热度始终不会太低,一方面,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有可能会直接成为一道题目,比如论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及其影响,或者写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所反映出的利益诉求等。另一方面,这份战略报告是具有很强指导性作用的文件,即便是不会在题目中直接提到这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他其实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素材,用来佐证分析美国的政策选择。
看到这里,还是老规矩,希望大家先将手机放在一边,仔细思考一下,如果让你论述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你应该从什么方面来具体展开?如何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按照之前01和02的分析思路,我们先试着在不看这篇文章的情况下对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给出两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其一,按照周方银老师的思维出发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可以从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内部自身传统的利益界定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进行论述,由内到外,由过去到未来;其二,按照韦宗友老师的思维出发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可以从权力、规则和秩序三方面进行论述,权力上可以论述一超多强到两极化趋势的反弹,规则上可以论述权力上出现的结构性转变,会作用到规则的使用与制定,秩序上可以论述美国归根结底还是要维持自身的霸权秩序,至于具体细节大家可以自行分析,下面我们来看今天的文章。
关于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滕建群老师给出了这样的思路。在文中滕老师先是介绍了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内容,而作为指导性文件,内容当中又包含了具体的实施路径,最后再进行报告的评估,完成整个战略选择的完整分析。简单点讲,本文将安全报告作为主题,其实是在论述报告落地的过程,从其形成到内容到实施路径再到评估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这个完整的过程,一来,我们将透彻地理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二来,我们又找到一个可以抽象回答问题的思维模型。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具体而言,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重心发生过数次调整,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重心从大国关系转向全球反恐,奥巴马上台后试图搞亚太再平衡,将国家安全战略重心从全球反恐拉回大国关系,不料ISIS崛起,美国再度深陷反恐泥潭,特朗普执政后,推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重回大国竞争时代,终于成功实现转换,而拜登政府则希望延续转换的同时,将竞争战略具体化,以期在未来的转折性10年中保证美国的大国地位。
从背景上来看,美国总统小约瑟夫·罗宾内特·拜登在外交工作上有丰富的经验,1972年当选联邦参议员后,曾担任过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常年活动在美国的外交舞台上,对大国竞争有自身独到的了解,曾在纽约时报上发表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是美国的总结”的文章,对中国极其重视;
拜登的战略规划团也别具一格,此前的美国战略规划团队多有研究苏东集团的背景,了解中国的专家相对较少,但拜登政府的团队中国通却很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是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设计师,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杜如松、格维茨是美国政坛新生代的“中国通”,能讲流利的中文,有不错的系统教育背景,他们一致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者,想走当年凯南的路线,靠冷战击垮中国。毫无疑问,这样的团队制定出来的政策一定是以遏制和围堵中国为目标的。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从主要内容上来看,该报告认为美国正在进入决定性10年,大国竞争和诸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将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而大国竞争需要优先对待,因为拜登政府认为,“中国是美国头号竞争对手,正迅速变得越来越坚定和自信,从潜在意义上讲,他是唯一能把经济、外交、军事、技术能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对稳定和开放的国际体系构成巨大挑战的国家”。
在此情况下,美国准备充分利用现有盟友和伙伴网络,建立所谓最强大最广泛的国家联盟,充分调动盟国手上所掌握的资源来服务美国的战略,包括加强与相关地区的外交联系、强化与东盟的合作、支持印度崛起等,以此来争取更多围堵和遏制中国的资源。
此外,为了吸引更多国家的支持和配合,2022年5月拜登政府提出“印太经济框架”,强调要构建互联互通的经济,有韧性的供应链,清洁发展的前端部署和公平透明的反腐败制度,想要填补安全合作中留下的空白,不过鉴于美国的“中产阶级外交政策”,印太经济框架的前景并不太好。
【美国总统拜登】
从推进路径上来看,拜登政府先是在部分地区进行战略收缩,集中力量展开大国竞争,比如从阿富汗撤退,拜登曾明说“撤军是为了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对付中国”;后是在欧洲挑起危机,控制欧洲的同时,牵制俄罗斯,拜登政府上台,反复向欧洲强调“美国回来了,跨大西洋联盟回来了”,尽管俄乌冲突打乱了美国的战略部署,但北约再次东扩,美军重回欧洲,当前驻欧美军已超过10万人,欧洲经济的控制权再度回到美国手里,美国赚得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美国还想将在欧洲的手腕复制在亚洲,人为推动朝鲜半岛局势和台海地区形势恶化,进而加强对日韩等盟国的控制,为竞争战略提供资源保障,同时不断完善“太平洋威慑倡议”,通过攻防兼备的导弹体系威慑中国。并且将台湾作为中美竞争的“杠杆”,加大力度对台军售,不断通过涉台议案法案,威胁中国国家统一。
【乌克兰危机战场】
从战略评估上来看,首先,这一战略并没有离开冷战时期霸权主义和零和博弈思维的窠臼,美国为了霸权卫冕,始终要寻找一个竞争对手,从日德到苏联,现在到中国了,而且为了调动选民的情绪,美国的对外政策表现的过于情绪化,在很多方面已经失去了理性,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其次,目标与实力不相符,战略将难以落地。李德·哈特曾说,“战略是分配和使用军事工具来达成政治目标的科学和艺术。”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拜登政府的大部分资源倾注在乌克兰战场,一时之间难以完成遏制中国的目标,而且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同时向两个超级大国发起竞争,最终一定会走向失败,美国对中俄搞双遏制,是老虎吃天,不自量力。
最后,为了充分调动资源,美国拉帮结派,在国际上搞小圈子,对国际关系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所谓的民主峰会、疫苗联盟、频繁的军事演习等不合时宜的举动最终只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阻滞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挑战,最后得不偿失。
【上届北约峰会合影】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以还原的方式来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先是分析战略制定者的人员构成,点出战略的倾向性,接着介绍战略的具体内容,与倾向性前后呼应,再接着描述路径,揭露以美国目前的实力现状,如果想完成具体内容,必须要做的有哪些?最后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来对战略进行评估,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这种倾向性的弊病,以及目前的状况来,路径不足以完成目标,最终给战略选择定调子,是不符合历史潮流。文章是在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但这种思维模式分析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也都是可圈可点,大家可以尝试分析一下日本、韩国的对华外交问题。
评论